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湖北省恩施州充分发挥本土优势,抢抓国家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机遇,持续打造“恩施土豆”全产业链,狠抓延链、补链、强链,马铃薯已逐步发展成为恩施州稳粮增收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当前,“恩施土豆”已成为当地质量品质优、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州、推进“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恩施土豆”产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转折期和关键期,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当前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科学规划布局,扩大基地生产规模
结合农科院及农业局的专家建议,合理优化当前恩施州土豆种植的区域布局。海拔600米以下低山地区重点发展早熟鲜食薯,海拔800-1200米二高山地区重点发展中熟商品薯及加工专用薯,海拔1200米以上高山地区重点发展中晚熟优质商品薯及脱毒种薯。
选取资源条件具备优势的区域,重点推进恩施土豆专业乡镇建设。全州拟培育2万亩以上马铃薯专业乡镇20个(恩施三岔、崔坝、红土、新塘、沙地、太阳河,利川汪营、团堡、白杨,建始官店、高坪、长梁,巴东绿葱坡、野三关,宣恩珠山、椿木营,咸丰朝阳寺,来凤旧司,鹤峰燕子、中营等),平均亩产1.5吨以上,商品化率70%以上,逐步满足鲜食薯周年供给。
优化种植茬口衔接,推进科学育种模式。通过增加春马铃薯净作面积,挖掘秋马铃薯生产潜力,扩大商品薯基地规模,大力推广马铃薯高密植净作、“薯+玉+豆”“薯+高粱+豆”“稻+薯”“薯+玉+豆”等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单产水平,增加种植效益。
完善基础设施,增强产业综合效能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为本土马铃薯种植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抢抓国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机遇,强化耕地“宜机化”道路改造和排灌水设施建设,逐步改善马铃薯生产基地土壤环境、农机作业水平和抗灾减灾能力;新建高标准农田优先种植以马铃薯为主的粮食作物。
因地制宜执行策略,加强小型农机配置。尤其是加强与农机研发机构、生产厂家对接,研究适宜恩施山区作业的马铃薯耕、种、收小型机械;支持建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服务,逐步缓解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的矛盾。
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加强各乡镇的土豆仓储设施建设。围绕马铃薯主产区,对接交通主干道,支持市场经营主体加强马铃薯仓储、气调库及分选包装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马铃薯周转、集散、运输服务能力;引导、支持多种经营实体,在马铃薯生产比较集中、交通比较便捷的区域新建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吞吐量大的种薯、鲜薯、加工产品对外开放市场,支持目标市场营运商建设马铃薯中转仓、气调库。
培育市场主体,加快产业提档升级
加快种业龙头培育,扩大种薯生产规模。引进综合实力强的种业企业参与“湖北清江种业”股改,支持兼并州内现有马铃薯脱毒良种生产企业,以马铃薯脱毒原原种、原种生产为重点,不断恢复、壮大种业生产经营规模。
加强经营主体培育,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服务专业、竞争充分”原则,加快培育各类马铃薯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种植、代耕代种等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生产;培育壮大加工及营销型龙头企业,鼓励本土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兼并重组、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依托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发展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确保新型市场主体覆盖种植户达到60%以上。
完善营销市场功能,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支持市场营销主体在全国供应链终端城市建立分拣车间及仓储设施,确保鲜薯优质供应;支持在武汉、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目标城市建设“恩施土豆”直销点,建立综合服务信息网络,积极推广“农商对接”“农超对接”“直销直供”“专区专柜”等产销模式。
加强网络平台营销,支持品牌授权企业加强与“832”“京东”“淘宝”“抖音”“快手”“新东方”等电商平台对接,鼓励线下建设连锁店、网络直播室等营销业态,不断拓展马铃薯销售渠道。
加强品牌建设,打造产品核心名片
拓展品牌文化营销,深入挖掘“恩施土豆”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美食文化,丰富品牌文化内涵,鼓励市场主体建设恩施土豆文化馆、农家土豆宴餐馆、恩施炕土豆实体店等,构建体验、购物于一体的产业消费链。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引领、协会监管、社会参与”原则,积极谋划并持续推进恩施州农业局规划设计的“六个一”工程(“一节”-恩施土豆花儿节,“一杯”-恩施土豆杯,“一赛”-恩施土豆美食大赛,“一基地”-恩施土豆网红直播基地,“一论坛”-恩施土豆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一歌曲”-《恩施土豆花儿开》)和“两店”(“恩施炕土豆”品牌形象店、网络平台“恩施土豆旗舰店”)、“三馆”(恩施土豆农展馆、恩施土豆博物馆、恩施土豆全席体验馆)建设;着力打造1~2个“中国马铃薯特色小镇”和1个“世界马铃薯公园”。
充分发挥协会品牌监管作用,组建“恩施土豆”品牌维权工作专班,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常态化开展品牌维权行动,确保品牌建设取得实效。
提升科技支撑,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健全组织机制,州成立马铃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州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州直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州农业农村局,安排工作专班,着力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马铃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各县市成立相应的机构。
鼓励科研单位、科技型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技术联盟、项目共建等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加强马铃薯特色品种选育、山区农机农艺融合、绿色高效栽培模式集成、贮藏保鲜、冷链物流、区域特色产品与食品加工等方面技术引进、研发及推广,不断提升科技贡献率。
强化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才优势,组建恩施州马铃薯产业专家服务团,由州农科院、州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及县市农业专家组成;建立“科技特派员”“一对一服务企业”等机制,全方位服务于产业、服务于企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健全马铃薯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
加强相关协会建设,持续支持选派行业公职人员担任州马铃薯产业协会秘书长,实行“秘书长负责制”;落实协会建设专项资金,设置3个以上专职岗位,强化行业管理、品牌维权及产业服务等。
落实扶持政策,州、县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额度马铃薯产业链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对马铃薯科技创新、种薯生产、新产品开发、品牌打造、协会建设等实行奖补;创新金融扶持政策,对州级以上马铃薯科技型企业,探索落实科技成果、参保基地、设备设施、扶持项目等资产抵押贷款政策,解决企业发展和生产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注:该文系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是这个理”专项“ 大山里的‘小金豆’”理论成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翁俊芳(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