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更多

“闫、喆、淼、昇”等异体字“转正”为规范汉字

发布时间: 2013-08-21 16:15   来源: 新华网   进入电子报

  观点

  规范汉字能缓解“提笔忘字”

  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董志翘介绍,1956年,国务院发布建国后的第一部《汉字简化方案》,“这是新中国的第一批简化字,当时是一个字一个字讨论出来的。”

  董志翘说,这次扎实地推敲之后,上世纪80年代,全国又推出过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不过那一次的推行不太成功,例如“戴”“带”“代”三个字统一调整为“代”字使用,“戴表的代表”依据调整后的简化字,成了“代表的代表”。因为类似的问题很多,所以那一年的方案很快被追回。“汉字的使用历来遵循两方面原则,一方面求简,一方面求别,‘求别’指的是要能区分开字的意思,不能影响表达和交流,不会混淆意义。同时不能复杂,影响使用。”

  汪晓铅认为,现在有学生会提笔忘字,混淆字形,部分原因就是有些字过去存在异形,教学中,学生掌握的就有区别。如果统一规范,有利于缓解这种现象。南师大文学院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郦波认为,电脑的普及,也导致孩子们与汉字的距离越来越远,连字都不会写了,更别提“望文生义”,例如“功亏一篑”的“篑”,指的是盛土的筐子。“这个‘篑’字,是典型的农业文明的象征,五行以‘土’居中,筑高台也有祭祀先贤和祖先的意味,如果了解文字背后的意义,就不至于写错了。”

(本文来源:新华网 编辑:李琛)
关键词:异体字转正;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1986年;姓氏人名;新华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