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关前裕 通讯李梦琳 马婷婷
昨日凌晨2点,窦登辉从武汉金银潭医院ICU(重症监护室)出来时,已经连续工作了近十个小时。摘下医用手套和口罩,他的双手已被汗水泡得肿胀发白,额头和两颊则是深深的勒痕印迹。
30岁的窦登辉是十堰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国际呼吸治疗师。1月23日下午两点,作为十堰首批奔赴武汉支援的医护人员,窦登辉与另外两名同事一起驰援武汉金银潭医院,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
“我已经报名支援武汉了,但是不知道能否选得上。”1月22日中午,窦登辉犹豫了许久,终于向妻子叶小玉开了口,上午医院的征集的通告一出来,他第一时间就交上了报名表。
坐在病床上吃饭的叶小玉愣了一下,半晌没说话。许久,她抬起头朝窦登辉一笑:“能确定的话,就放心去吧,没事,家里有我呢。”
两人刚刚结婚一年多,按照原计划,窦登辉今年春节有难得的几天假期。等叶小玉出院后,窦登辉再值两天班,就可以一起回房县老家过年。前一天刚买的上千元年货还堆在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
叶小玉说,作为妻子,她第一反应是不舍得,那几天武汉已经出现了医务人员被传染的病例,她害怕丈夫有任何闪失。但她也清楚的知道,不能给他拖后腿。窦登辉在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护理经验,还考取了国际呼吸治疗师证书,能够有机会直面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挑战,更是锻炼。
1月23日上午,窦登辉给叶小玉办了出院手续,将她送回了房县娘家,他不放心病后初愈的妻子一个人待在十堰。两人刚进门没多久,窦登辉就接到了医院的电话,根据年龄、经验、资质、党员等多项条件严格筛选,最终确定他与杨旭、郭文萍三人成为十堰首批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
尽管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听到消息的那一刻,叶小玉还是红了眼眶。一旁的父亲拍拍女儿的肩膀:“他是去治病救人的,这是个功德无量的事,放心,以后你们还有很多春节会在一起过。”
叶小玉平复了下心情,点点头,开始打电话向公婆简单说明情况,请他们不要担心,并拜托其他亲戚将年货带回公婆家。
窦登辉彻底放下心来,抓紧时间赶回十堰。下午两点半,简短的出征仪式后,窦登辉三人就登上了前往武汉的救护车。
“并肩作战的感觉,挺好”
到达武汉已是晚上快8点,宽阔的马路上空无一人,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一路上,只有闪着红蓝灯的救护车在疾驰飞奔。头抵着车窗,窦登辉心里有点难过,他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武汉。
1月24日一早,金银潭医院对他们进行了防护培训,主要培训如何正确穿戴防护服。窦登辉听的很认真,在十堰市人民医院ICU工作六年多,他还没有穿过它,因为只有在烈性传染病期间,这种防护服才有用武之地。
第一次试穿,窦登辉就花了二十多分钟。穿戴之前,需要用医护专用的“七步洗手法”洗三次手,从最里面的短袖工作服开始,戴好帽子、手套;第二层穿上白色的防护服,将头部完全包裹住,戴上护目镜,再加一双手套,需要拉到手腕以上,鞋套则将整个脚包住,整体拉到小腿处;最外层还有一件蓝色的隔离衣,防止病人的血液、痰液等喷溅到防护服上。如果需要脱下来,则脱一层衣服就要洗一次手,三层全部脱完后,再洗三次。
熟悉了环境和流程,三人各奔岗位。窦登辉被分配到了6楼ICU病房。在此之前,金银滩医院只有7楼一层重症监护病房,疫情发生后,5楼、6楼病区被紧急改造成ICU病房,护士都是从其他科室抽调而来,几乎都没有重症护理经验。
尽管做好了心理准备,这里的工作强度和压力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料。中午12点半,还没吃饭的窦登辉进入ICU病区,手把手带教其他护士重症护理知识,3点多才从病房出来。
简单休息用餐后,下午5点至凌晨1点,窦登辉正式开始上班。按照正常情况,ICU的护士一人分管4个病人,但因为初期护士严重不足,他管控了9个病人,等处理完工作、完成消毒、交班后,已接近凌晨4点。
窦登辉说,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知道,其他医护人员配备的尿不湿在他那完全用不上,因为本来就喝得少的水,几乎都通过汗液排出来了。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中,几乎全身都泡在汗水里 ,贴身工作装完全湿透,一拧一把水。
接近14个小时的工作后,窦登辉睡了足足一天才缓过劲。此时,远在房县的叶小玉还在忙碌当中。
原来,窦登辉走后没多久,叶小玉就接到了社区领导打来的电话。她所在的张湾区车城街办艳湖社区有两万多人,需要摸排从武汉回来的居民。叶小玉迅速调整状态,开始在家办公,挨家挨户打电话排查。1月26日大年初二,叶小玉向单位申请了工作证明,赶回十堰,与同事们一起投入紧张的基层工作中。
“虽然没能在一起过年,但这种并肩作战的感觉,挺好。”叶小玉说。
不只有病毒,还有温暖和爱
随着全国各地医护人员的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压力明显缓解,窦登辉也逐渐适应了工作节奏。更多的时候,除了日常护理,还要为病人缓解心理压力,鼓励他们重拾信心。
比如在放饭时间,窦登辉就会鼓励患者:“你们要多吃一点饭,抵抗力才会好,身体才会好的快。”
重症监护病房中,大多数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有一名40岁的中年男子让他印象深刻。被送进来时,男子的肺部已经感染严重,需要依靠无创呼吸机24小时吸氧,但求生欲很强。接过窦登辉递过来的饭盒,男子刚刚揭下氧气面罩,仪器监测的血氧饱和度就从正常的95%降到了不到70%,开始呼吸急促喘不上气。
窦登辉想帮他进食,他却挥挥手示意自己来。男子深吸一口气,拿开氧气面罩,吃一口饭立刻带上吸一口氧,断断续续快一个小时,才把一盒饭吃完。
窦登辉说,看着这里的病人,有这么多生命等待着医护人员的救助,还有那么多人都在支持我们,与我们都在同一战线,我们没有理由不全力以赴。
为了声援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医生,不知何时起,医院附近的武汉居民自发组织起生活物资的发放,从盒饭、纸巾到牛奶、水果一应俱全,对医护人员免费发放,每每从那经过,看着前后奔波忙碌的志愿者们,他都备受感动。
窦登辉记得,1月25日大年初一刚下夜班,就收到了意外的惊喜。同事的妹妹和家人得知他们刚来武汉,衣食住行还有诸多不便,便主动为他们送来了泡面、零食、生活用品等两大箱物品,窦登辉顿时感动的热泪盈眶。
在当天年的朋友圈里,除了日常报平安,窦登辉写道:武汉不只有病毒,还有温度和爱。有这么多人一起并肩作战,我相信一定会战胜病毒,还武汉一个春天。武汉加油,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