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成熔兴、通讯员马日福)12月20日11时18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港区江盛码头,随着8台来自重庆的捷达汽车缓缓驶下滚装船,武汉港务集团迎来今年运输100万辆商品车的历史时刻,成为中国内河首个商品车吞吐量突破百万的港口企业。
这辆安吉物流207号滚装船共有800个汽车仓位,从重庆港“捎”来了捷达、五菱等品牌汽车后,又分别在沌口港、金口港装载东本、别克等汉产轿车,返回重庆进行分销,回程时间约五至六天。
据悉,在武汉港范围内,有沌口港江盛码头、江夏港金口码头、汉南港军山码头等从事汽车滚装业务。其中,沌口港、江夏港由武汉港务集团下属的武汉江盛汽车码头有限公司运营,分别服务东本、神龙、风神等车企和上汽通用武汉基地。江盛公司负责人江瑞华介绍,今年以来,面对全国车市低迷的大背景,武汉江盛充分发挥汽车滚装运量大、成本低、污染小的优势,努力扩展新客源,先后开辟了“汉宜翻坝线”“湘江干支线”等4条水运新航线,新增了武汉至新疆、甘肃、河北等7个铁路流向,引入了长城、现代、马自达等10余种新品牌。截至12月20日,其商品汽车年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同比增长11.97%,作业量和增幅在全国所有汽车滚装码头(含海港)中分列第三位和第一位,稳居中国内河第一。
此外,汉南港与重庆长安汽车合作,近七成整车从重庆经武汉中转至湖北省内及湖南、江西、安徽等地。这三大港区南北呼应、错位发展,使武汉成为中国内河最大的商品车运输公用平台、长江流域商品车多式联运的重要枢纽,为武汉打造长江流域重要的汽车物流集散分拨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撑。
武汉汽车滚装运输逆势增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近年来,全国汽车市场增长逐年放缓。今年1月—9月,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814.9万辆和1837.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了11.4%和10.3%。在此背景下,以沌口港、江夏港为代表的武汉港口汽车滚装业务何以逆势增长?
车市低迷倒逼车企降成本
武汉港务集团的母公司——武汉港航发展集团总经理涂山峰认为,汽车市场低迷,正倒逼汽车生产和销售企业压缩成本,对运输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更高需求。而汽车的滚装运输与公路板车运输相比,优势明显:一艘轮船可一次性装载800辆以上的汽车,而一辆公路板车最多只能运输6台至10台,不仅运费节省了一半以上,而且避免了长途公路运输导致的车辆损伤,节约了二次检查的时间。
尤其是在目前全国运输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公路板车运输汽车能耗高、效率低、污染大、易超载,正逐步被水运和铁路运输所替代。他认为,目前汽车滚装在武汉车企运输方式中占比不足20%,还有巨大发展空间,未来前景可期。
上汽安吉物流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孙建国则认为,武汉发展商品车滚装业务,条件得天独厚,是全国少数能够具备三重属性优势的城市。
其一,武汉是中国知名车都,发展汽车滚装可直接服务当地车企;其二,武汉地处长江中上游,可辐射中西部消费市场,本身又是特大城市,发展汽车滚装可服务本地及周边市民消费;其三,武汉依托长江水道和全国铁路路网,铁水联运优势明显,可通过水水中转、铁水联运辐射大半个中国。
因此,武汉港自2006年开展汽车滚装业务后,运输量就持续上升。2006年,江盛码头投入使用,当年完成运输量2万辆,2009年就超过了码头设计能力,达到14万辆。2015年,武汉港务集团与安吉物流合资,扩能新建了金口滚装码头,当年商品车运输量完成42万辆。2016年,武汉港成功开发公路运输业务,新建三个铁路装卸车平台,当年商品车运输量完成61万辆,此后3年又持续攀升。
上下游资源整合实现共赢
在微观层面,江盛公司两大港区汽车滚装量的大幅攀升,也离不开其在港口、铁路、船运、车企等上下游进行的资源整合。
第一步是与铁路部门合作。2006年沌口江盛码头在建设时就配套有5万平方米陆域堆场,并引入铁路专用线贯通港区,直达江边,实现了港口与铁路的无缝衔接。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分公司总经理王峻松介绍,该公司2012年成立时年吞吐量仅2万辆,通过铁水联运合作,如今已达近80万辆,以武汉为中转的铁水联运可以让上海产的汽车直达新疆、甘肃等地。
第二步是与汽车物流公司合作。2014年和2017年,武汉江盛汽车码头有限公司先后引入上汽安吉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和东风车城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这两家企业分别是上汽集团和东风集团两家车企的下属物流企业,为沌口、江夏两港的汽车滚装业务带来源源不断的货源。
第三步是与上下游港口合作。今年6月,长沙新港汽车滚装码头投入使用,武汉江盛公司顺势开通“湘江干支线”航线。通过该航线,汉产汽车可坐船从武汉出发,经过长江岳阳城陵矶港进入湘江,抵达长沙新港。湖南长沙新港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华介绍,长沙汽车产业发达,居民消费能力也强,新线路将帮助长沙打造“连接长江、辐射华南”的汽车运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