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20亿!十堰这几个地方成为全国样板!

十堰有着万顷碧波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

——丹江口水库

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

被誉为“亚洲天池”

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

高峡出平湖,截断千里烟雨

大江北流去,泽被悠悠万里

汉江之水至甜至清

滋润了数以亿计的伙伴

这是一渠纯净江水

自南向北奔涌不息

滋润了疆土,幸福了人民

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业

承载着无数平凡而深情的付出

留存着可歌可泣的情怀

为确保清水永续北送

十堰筹资20多亿

开展河流治理工程

11月7日下午4时,在丹江口水库,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胡家岭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显示:高猛酸盐指数1.67毫克/升,氨氮0.10毫克/升,总磷0.022毫克/升,Ⅱ类水质偏好。

▲风景优美的丹江口水库

据十堰市建市5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通报,丹江口库区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标准,全市35个地表水断面达标率由2013年的82.4%上长为97.1%,提高了15个百分点。自2014年12月12日通水至今年11月1日,已安全供水1785天,累计向北方调水240多亿立方米。

▲丹江口大坝胡家岭水质自动监测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承担着保障“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历史重任。

2012年以前,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十堰控制单元共有12条入库河流,其中7条河流水质稳定达标,而流经城区的神定河、泗河、犟河、剑河、官山河(以下简称“五河”)长期处于不达标状态。

2012年12月起,十堰筹资20多亿元,大力实施全流域截污、清污、减污、控污、治污、管污等六大工程,全面开展“五河”治理工程。昔日劣Ⅴ类水质的“五河”,如今变成不黑不臭,水质明显改善的清水河。

泗河是该市率先开始治理的劣Ⅴ类水体之一。7日上午,在附近一处水质自动监测微站,三台监测仪器分别显示:化学需氧量9.617毫克/升,氨氮0.86毫克/升,总磷0.052 毫克/升,均在地表水Ⅱ类及更好范围内。

不远处就是泗河流域下游的尾水水质净化厂。该工程专门负责对尾水,也就是经过一般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水质进行二次浄化,确保入库水质达到在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标准。

▲十堰市泗河流域尾水水质净化工程

十堰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般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水质只能达到污水排放一级A或一级B标准,达不到入库水质要求。由于流经十堰城区的“五河”距离丹江口水库太近,加之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水体自净能力较差。作为入库水质达标的最后一道保障,实施尾水水质净化工程,就是要确保河水在进入丹江口水库之前,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标准。

除了泗河,“五河”中的其他河也实施了尾水净化工程,或采取污水处理加尾水净化工程为一体的污水处理工艺,地处剑河末端的武当山特区污水处理厂,几乎与丹江口水库零距离,当时按照一般污水处理厂标准建设。

2010年投入使用后,由于出水水质标准不高,处理能力不足,达不到入库水质标准,2017年实施二期提标扩能工程,采用膜生物反应器等污水处理最新工艺,出水水质常年保持在地表地表水Ⅳ类水质。在污水处理厂出水口,工作人员舀出一杯尾水给记者看:无色无味,感观上跟纯净水一样。

多管齐下,“五河”治理成为全国样版工程。目前,犟河水质达到地表水Ⅱ至Ⅲ类标准,剑河达到Ⅱ类,泗河达到Ⅳ类,官山河稳定在Ⅲ类,神定河消除劣Ⅴ类。

十堰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治理“五河”,确保一江清水北送,全世界30多种治污先进工艺在十堰采用了27种。其中,在犟河与泗河下游累计建成10万吨/日的人工快惨工程深度处理尾水,仅此一项,每年多支出1000多万元的污水处理费用。

据了解,7年多来

我市累计投资20多亿元

全力实施截污、清污、减污

控污、治污、管污六大举措

累计清除污泥和垃圾561万吨

整治排污口590个

完成河道清淤138公里

建设生态河道130公里

建成清污分流管网1400多公里

五河水质显著改善

官山河、犟河、剑河

已持续稳定达到

国家地表水Ⅲ类以上水质标准

列入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

计划劣V类水体名单的

神定河、泗河

也于今年相继消除劣V类

十堰“五河”治理经验

成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的

样板和典范

丹江口库区水质

长期保持在Ⅱ类标准

被评为“中国好水”水源地

十堰致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不懈推进五河治理

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打响打赢蓝天保卫战

△十堰的处处望得见青山

△整治后的河道成为市民休憩好去处

空气优良天数

从五年前的227天

上升到2018年的305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满十堰、清水行动

向三大污染宣战

在十堰

随处可见绿水青山

晴天便是蓝天白云

为十堰生态疯狂打call

免责声明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