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自我革命精神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自我革命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实质上是党的自我扬弃,通过自省、反思改正不足,从而逐渐成长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过程。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学生党员是广大青年中的先进分子,是党员队伍的新鲜血液,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因此,需要将自我革命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教育,帮助大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不断汇聚成建设党的青春力量。

对于大学生党员而言,培养自我革命精神需要做到三个方面:一是要有刮骨疗毒、刀刃向内的勇气。坚持问题导向,敢于进行批判与自我批评,敢于同腐败落后的思想做斗争,守住初心、坚守底线,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二是要有坚守真理、革故鼎新的智慧。遵守党的纪律,坚定政治立场。同时坚持守正与创新的统一,加强理论学习并积极投身于实践,结合新的历史方位不断开拓前进,以新思路、新理论迎接时代之变。三是要有实干笃行、甘于奉献的担当。在破解矛盾难题、克服障碍阻力、应对风险挑战中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把自身摆到时代发展的大局中看问题,提高核心意识、大局意识。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新时代培养大学生党员自我革命精神是一个持续化、动态化的一个过程,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育人优势,配齐时事政治相关资料,推进四史教育进课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效能,不断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同时改变传统思政课以理论宣讲为主的教学方式,利用互联网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组织推进多样化社会实践,如体验式、情境式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高校党支部要致力于为学生党员搭建学习平台,培养学生党员讲党课、学党史,提高支部教育的实效性。不断完善党员管理体制机制,用严格规范的考评细则对学生党员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和监督,并开展评优评先活动,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组织党员深入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学习生活上的难题,向群众宣传党的思想动态,为党支部的发展积蓄力量。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的政治素养水平决定了学生党员水平的高低。因此需要不断提高科研胜任力和教学胜任力,不仅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有广泛的马理论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更要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不断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厚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将自我革命精神融入“大思政”格局,增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思维共振和情感共鸣,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调整与自我完善。 同时更要遵循并把握教育规律,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争做治素养高、理论功底扎实、专业素养高、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民教师。

自我革命精神最终还是需要大学生党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实现。首要的是坚定政治信仰,坚持党性原则,遵守党纪法规,用政治标准和政治规矩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努力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的战斗力,树立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党员形象。其次作为学生党员,要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蕴含的党的建设观点和精神品质,补足精神之钙。做好本职工作,身体力行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日常进行自我反思,及时改正不足,勇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赋予的特殊身份。(作者,肖安然,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免责声明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