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访谈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当山特区党工委书记师利龙:扛牢旅游使命任务 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编者按

2月8日,我市召开持续提升干部能力作风全力服务湖北加快建成支点推进大会,进一步凝聚共识增动力、明确目标定方向、部署任务抓落实,释放出以“进”的基调、“拼”的意识、“抢”的状态服务湖北建成支点的鲜明信号。如何找准坐标、扛牢使命?即日起,十堰发布微信推出“服务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访谈”,邀请全市各地各单位负责人谈体会、谈目标、谈措施,敬请关注。

“我们将坚决扛牢省委赋予的‘湖北旅游武当突破’使命任务,在全市五个目标定位中找准‘武当坐标’,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奋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品牌,在服务湖北加快建成支点中书写武当精彩。”2月17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当山特区党工委书记师利龙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生态宜人的武当山太极湖新区

师利龙说,武当山特区将抢抓省、市高度重视武当山发展的历史机遇,以及西十高铁开通带来的流量红利,充分发挥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太极对话世界的优势,按照“山上增辉添彩,山下腾笼换鸟”的思路,打造集大岳龙顶、太极祖庭、功夫之都、中医圣地、隐仙社群“五位一体”的“武当新圣地”,叫响“祈福圣地·太极武当”旅游 IP,奋力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推动旅游模式从观光向休养、旅行向旅居、节点向全域旅游迈进。力争到2026年,武当山特区接待游客突破1800万人次,实现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保护第一,守牢发展底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的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平安武当三年行动计划,抓好五龙宫遗址考古发掘,实施南岩宫、紫霄宫等12处古建筑群本体保护修缮。建设遗产保护研究实验中心、文物库房、科研监测中心、数字化文物陈展基地等,加强文物保护增量开发。启动“两道一路”建设,有效串联沿途的45个遗产点,打造深度体验式旅游路线和产品。分期分步对文物场所周边环境开展拆除、搬迁、提升、取缔、规范“五个一批”行动,全面提升环境风貌和古建筑群统一度。扛牢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责任,统筹实施生态环保“十大行动”,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将生态文化优势转化为绿色低碳发展动能,建设绿色低碳景区。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加快蓝湾国际度假酒店、元和美宿三期、龙王沟樃梅溪谷度假农庄、南沟高端民宿度假综合体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会展经济、赛事经济、冰雪经济、城郊休闲游。系统开发武当武术、武当道茶、武当膳食、武当医药等九大特色养生产品,将武当山打造成集身、心、灵疗愈于一体的“疗愈圣地”。加快数字武当项目建设进度,推出“九宫八观”VR沉浸式互动体验大空间。持续丰富“祈福文潮、太和之美、养生之道”系列文创产品。

坚持品牌营销,拓展客源市场。围绕“祈福圣地·太极武当”旅游 IP,精心办好世界武当太极大会、中国武当民宿论坛、环武当山自行车拉力赛、第八届武当太极拳国际联谊大赛、武当音乐节、两岸文化和旅游联谊行等活动,讲好世界武当文化故事,力争实现武当山全网总触达量38亿次。围绕太极寻根、朝山祈福、研学旅行等主题,开发经典遗产之旅、徒步朝圣之旅等特色旅游路线。联合各县(市、区)打造一批“问道武当”祈福游、消夏游、踏秋游、赏雪游、亲水游等特色主题线路;抢抓武西高铁开通前的窗口期,加强与武汉、西安旅游企业互通互联,合力打造中国中部“黄金旅游圈”。

坚持游客至上,提升服务质量。加快推行泛景区“一票制2.0”,实行门票交通+度假住宿+文化深度体验等一价全包,实现从单一门票经济向多渠道、多层次的区域高品质消费转变。建立国际化标识导览系统,开发多语种智能导览和讲解系统。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大力推行旅游市场“红黑榜”制度,建立商家诚信档案。积极推进旅游接待服务革新,深入挖掘地域特色,让广大游客吃武当菜、喝武当茶、用武当产品、品武当特色,打造特色鲜明的地域品牌。

支点意识强不强,检验的是干部能力,体现的是干部作风。师利龙表示,武当山特区将按照全省“干部素质提升年”的部署要求,持续推进干部能力作风建设,开展跟班学习、交流考察、专题授课等,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不断以新气象、新业绩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添砖加瓦。

主要预期目标

力争游客突破1400万人次,旅游收入140亿元以上。

坚持保护第一,留存文物原真

武当山景区游人如织

●实施《平安武当三年行动计划》,启动11类109个项目。

●按照“九宫八观”格局,加强文物本体保护修缮,更好传承延续历史文化遗产,再现武当山鼎盛时期“九宫八观”建筑格局。

●完善“一台多防”设施,加强文物安防体系建设,实施武当山古建筑群安防工程,重点监测和及时治理115个地质灾害易发地段。

●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加强文物周边环境管控,全面提升环境风貌和古建筑群统一度。

●启动“两道一路”建设,实施东神道一期、西神道一期项目及徐霞客旅游路修复项目。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

武当灵溪谷·云野帐篷客度假村

●围绕武当太极、武当功夫、武当建筑、武当养生四大文化品牌,丰富消费业态场景,推动旅游升级迭代,让游客慢下来、停下来、留下来。

●培育“文旅+”新业态。做活新型消费场景,嵌入文创、演艺、展览、阅读、运动健身、文化主题餐饮等业态,激活武当山冰雪季和夜间文旅经济。

●培育“武术+”新业态。拓展“武术+培训”产业,完善“武术+教学”产业,打造“武术+赛事”产业,推动武当武术走出国门,走向海外。

●培育“康养+”新业态。以道家养身、养性、养心、养颜为主题,开发“武当武术、武当道茶、武当膳食、武当医药、打坐静养、抄经养性、道家早晚课、周易文化、辟谷清修”九大特色养生产品,打造集身、心、灵疗愈于一体的“疗愈圣地”。

●培育“住宿+”新业态。盘活现有闲置房产,打造不同层级的民宿酒店产业集群,丰富优质住宿供给。

●培育“研学+”新业态。建立一所国家级研学营地,新建3至5家研学基地,培育一批优质研学旅游品牌和企业,推出一批优质研学旅游课程。

●培育“数字+”新业态。大力发展数字产业,有效运营数字规划馆,向游客全景展示八百里武当美景及“九宫八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胜景。

●培育“文创+”新业态。丰富“祈福文潮、太和之美、养生之道”系列文创产品,叫响“武当有礼”文创品牌,开发高品质文创产品。

坚持品牌营销,拓展客源市场

2024世界武当太极大会在武当山特区举行

●通过党媒树品牌、新媒做爆款、自媒建矩阵,全方位、系统化、立体式开展宣传推介,讲好世界武当文化故事。

●打造宣推引擎。做好“世界武当太极大会+”文章,持续放大宣传效应,将其打造成宣传推介和拉动武当山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完善宣推矩阵。锚定大台大媒大V,与央视、新华社、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合作,运用社交媒体、在线旅游平台、生活服务平台等,加强旅游产品推介,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

●找准宣推爆点。聚焦节会,深挖武当文化、中医中药、膳食康养等资源,办好国际旅游合作大会、中国中医药康养大会、中国武当民宿论坛等。聚焦线路,围绕“太极寻根、朝山祈福、武当问道、古建鉴赏、武术体验、康养度假、研学旅行”等主题,开发经典遗产之旅、徒步朝圣之旅、山水揽胜之旅、红色教育之旅等多场景、多业态、多客群旅游路线。聚焦市场,用好对口协作平台,进一步拓展京津冀、大湾区、闽浙台、鄂豫陕等地区及东南亚等海外客源市场。聚焦影视,打造3部以上具有武当特色的网络短剧,持续开展《武当雅集》活动,助推“文旅+影视”融合发展。

坚持景城统筹,完善基础设施

“太极之夜”文旅街区打造夜游新IP

●统筹推进老城有机更新和新区功能拓展,引导山上居民搬山下、城区居民搬新区,打造山上旅游、山下配套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完善城市功能。以恢复重构玉虚宫历史建筑格局为导向,打造古色古香的“武当会客厅”。

●优化交通体系。加快玄岳大道、武当一梦道路复线等交通体系建设,开通高铁、机场换乘公交。

●健全服务设施。完善充电桩、停车场、旅游厕所、水电路网等配套设施,提升文化和旅游活动通信网络覆盖水平。

坚持游客至上,提升服务质量

游客购买武当文创产品

●服务方式智慧化。推出泛景区“一票制2.0”,整合吃住行游购娱资源,推动旅游市场“一屏统览、一网统管、一体联动”,实现智慧停车、交通运输、便捷充电“一张网”。

●服务品质国际化。建立国际化标识导览系统,开发多语种智能导览和讲解系统。加强旅行社、宾馆、酒店、民宿等从业人员管理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水平。

●服务监管法治化。大力推行旅游市场“红黑榜”制度,建立商家诚信档案,完善游客服务质量监管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净化旅游市场秩序。

●服务特色本土化。深入挖掘地域特色,让游客吃武当菜、喝武当茶、用武当产品、品武当特色。

●服务惠民多样化。开展文化体验、艺术普及等服务,推出惠民演出和非遗展演进商圈、进景区、进街区活动。

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

●筑牢污染防治屏障。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提升垃圾收运处理能力,实现污水垃圾处理全区覆盖、全面收集、全部达标。

●持续提升森林质量。通过“造、补、疏、育”等措施,扎实推进国土绿化,实现四季常青、季季有花。

●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入库河流水生态环境治理修复等项目,确保水质持续改善、稳定达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倡导绿色低碳旅游。构建绿色交通出行体系、推广低碳出行方式,增加口袋公园等绿色生活设施,引进大批量无动力游乐设备,为游客提供更多绿色环保的旅游体验。

●加快打造绿色城市。推动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推进城市公共建筑节能绿化改造,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来源 | 十堰日报

编辑 | 王佳   责编 | 韩晓玲

初审 | 马俊杰   终审 | 彭飞

免责声明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