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事业有成、家境优渥……
一次网络邂逅
让她遇到了堪称完美的他
然而短短一周内
满心期待的甜蜜爱情轰然崩塌
让她跌入诈骗深渊
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深入调查后发现
这场以婚恋为名的骗局背后
竟藏着一连串精心设计的谎言
与多名女性的血泪教训
相识不到一周,她被骗近6万元
“90后,央企工作,可以认识一下吗?”2024年8月21日,李女士在某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相亲交友帖,没想到第二天就收到了私信。当晚互加微信后,二人便聊开了。对方介绍自己姓金,自称是某央企的设计师,并约李女士线下见面。而后几天,两人几乎天天见面,金某透露自己是北京户口、工作稳定、有房有车、家境殷实,并表示自己真心想与她恋爱结婚。李女士见他态度诚恳,各方面也符合自己的择偶标准,便与他确定了恋爱关系。
陷入甜蜜爱情后,李女士却愈发感到不对劲。二人相识不到一周,金某就以为父亲购买生日礼物、父亲生病住院等理由,向李女士借了近6万元。回想起金某曾试探性询问过自己的收入和芝麻信用的情况,李女士瞬间惊出一身冷汗,于是向同事求助。同事听完李女士的描述后,立即提醒她可能遭遇诈骗。李女士内心警铃大作,随即报警。
“完美人设”下的反转人生
2024年8月28日,民警接到报案后,将金某抓获归案。经讯问,金某对其诈骗的事实供认不讳。
在金某的供述中,真实的他与被害人口中的形象截然相反:初中辍学、无业在家、已婚已育,还有诈骗犯罪前科。他精心包装自己,故意捏造虚假的身份、职业、财产,只为博取李女士的信任,以便骗取钱财。
2024年8月25日,金某约李女士一起吃饭,并以为父亲购买生日礼物为由,带李女士到黄金店购买首饰。付款时,金某称资金都在基金内取不出来,暗示李女士为他相中的黄金项链垫付人民币4万余元。同日,金某使用李女士手机,通过扫脸转账的方式,暗自转走其手机银行内人民币9010元,被李女士发现后,他借口称为父亲购买烟酒。次日,李女士提出想见金某父亲,他却表示父亲心脏不舒服,正在医院,不方便见面,并向李女士展示父亲找自己要钱的聊天记录,又以没现钱为由向李女士借款1万元。
实际上,一直在老家务农的金某父亲不曾过生日或生病,与父亲的聊天记录是金某一人分饰两角伪造的,每次接送李女士的豪车也是他为打造人设租来的,这一切都是他为骗取钱财而编造的谎言。早已身负百万债务且无力还款的金某,将骗来的赃款肆意挥霍,用于网络赌博和生活开支。
深挖后发现不止一人受骗
2024年9月11日,江汉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犯罪嫌疑人金某作出批准逮捕决定,此外,承办检察官仔细审查案卷,从证人证言中发现,金某在租车时,是以另一名女子的身份签订的租车合同。经深入调查后,证实了该女子也是金某诈骗的被害人。意识到金某很可能是惯犯,承办检察官引导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并建议全面核查金某的社交软件,寻找是否存在其他被害人的线索。
果然,通过进一步补充侦查,发现李女士并不是唯一的被害人。金某还通过同样的方式结识并诈骗了另外3名女性。2024年11月8日,案件移送至江汉区检察院审查起诉。经依法审查查明,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金某以婚恋交友为由,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先后结识李女士等4名被害人。其间,金某隐瞒自身已婚已育的婚姻状况,编造自己是央企设计师、北京户籍且家境殷实等虚假人设,先后与多名被害人建立恋爱关系,并编造多个虚假理由骗取他人财物,合计人民币27万余元。
案发后,被害人李女士支付款项的涉案金项链已被公安机关追回,被告人金某退赔赃款人民币1万余元,该金项链和赃款均已发还被害人李女士,其余赃款均已被金某挥霍。
“金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多次骗取多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2025年2月20日,江汉区检察院以诈骗罪对金某提起公诉。同年3月5日,法院经审理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指控意见,鉴于被告人具有累犯、认罪认罚的量刑情节,判处金某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继续追缴被告人金某的违法所得人民币21万余元,不足部分,责令金某退赔。
当前
社交软件已成为婚恋交友的重要渠道
然而
虚拟身份易被伪造
情感需求易被利用
诈骗分子常以“优质单身”人设
博取信任
借恋爱之名行骗财之实
检察官提醒广大群众
网络交友需保持理性审慎
切勿因急于建立亲密关系
而轻信对方单方面塑造的“完美人设”
若对方短期内
频繁以各种理由索要钱款
很可能涉嫌诈骗
务必提高警惕
一旦发现异常
请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
并立即报警!
转发提醒!
来源:湖北日报(记者 汤炜玮 通讯员 戴安琪 梁晨)
编发:沈祯卓
审核:谢斌
出品: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