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3日讯(记者毛茵)最近不少人都在跟练刘畊宏的健身操,但35岁的晓迪练了一天就不行了:大汗淋漓后,并没有达到想象中的放松效果,反而觉得如果这是每天的“功课”,无疑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她果断地放弃。
直播截图。
在社区工作的晓迪每天工作量比较大,起早贪黑,虽然总想减肥健身,可累了一天回家再做这种高强度的运动,对她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她不断问自己:健身或者减肥,到底是为了什么?是大家都在做,所以我才做?是为了好身材?还是这样做真的是为自己好?她梳理自己的感觉,发现与其学别人跳操,不如回家后洗个热水澡、做做按摩、晚上散散步锻炼解压,甚至每天发发呆都更能让自己放松和愉悦。“不埋怨自我,便是最好的‘自我关怀’。”晓迪很理智地表示,自我关怀的目的就是,辛苦了一天了放松一下、疏解压力让自己舒服一点,别人愿意选择跳操是别人的选择,不一定适合我,我更愿意用自己喜欢且能承受的方式。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心身医学病区主任李闻天博士认同晓迪的观点。他说,人都有惰性,想要对抗惰性坚持长期自律是一件相当难的事,绝大多数普通人只是希望身材更好一点、生活更美好一点点,就没必要刻意跟自己过意不去。“让自己改变的一个小前提是,不要总想着跟自己对抗,要对自己好一点,不要总是和自己的惰性为敌。”他分析,“葛优躺”为什么那么火?是因为那是大多数人累了一整天回家后的真实写照。接纳自己也就是理解自己——这样就能平心静气,长期坚持才不会那么累。所以改变自己的小窍门,就是“想办法把改变融进自己的日常习惯”。
李闻天现身说法:“我的一位老师,两年没见,前几天见面发现他居然减肥成功。问他减肥的秘籍,他轻松地笑笑说,每餐少吃三分之一。老师从不特意做减肥餐,也不推应酬,只是每餐少吃了三分之一,平时根本都忘了减肥这个事,两年之后居然体重就减下来了,人也精神了很多。
身体健康可以让我们远离抑郁、焦虑和无助,但我们常常将锻炼和健康饮食的当作“应该”做的事,便成为一种负担,引发我们的抵触情绪,还会让人感到很有压力,很难坚持。李闻天强调:“改变和善待自己并不冲突,让改变成为自己的日常习惯,坚持才是一个可能实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