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傲娇” 本地人难吃到本地李子 只能“捡漏”恩施空心李去哪儿了?

恩施晚报 2019-07-23 15:18

全媒体记者杨亚玲 实习生胡艳蕾

进入7月份后,很多市民发现,市面上的水果,不但品类丰富了,价格也变得亲民起来,比如部分西瓜的零售价格甚至跌进1元区间。但应季水果中空心李的价格却十分“傲娇”,最高达28元/斤。奇怪的是,尽管价格不怎么亲民,销售却十分火爆。质量上乘的空心李,甚至出现了一“李”难求的局面。

水果超市的空心李,根据大小和口感,价格从10元3斤到15元1斤不等。

土豪!空心李最高28元/斤

“西瓜可真便宜啊,每斤零售价只要0.99元,1个大西瓜也就10多元。”最近,在各大超市,西瓜摊前人气最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另一种时令水果——李子。

夏橙每斤3.5元,西瓜每斤0.99元至1.98元不等,水晶葡萄每斤9.8元,空心李每斤15元至25元不等……在各大超市和菜市场的水果摊位前,五颜六色的瓜果品相诱人,时令水果的价格都比较亲民,唯独空心李的价格让人有些望而却步。

“里脊肉每斤都只要18元左右,买1斤李子的钱都可以买1斤肉了。”家住州城航空路的马林本来准备买点李子尝尝鲜,一看价格又将伸向李子的手缩了回来。

尽管不少人嘴里都喊着“价格高”,但还是有一些人禁不住那一颗颗绿得发亮的空心李的诱惑,甚至不远万里“下血本”买一点解解馋。

“空心李脆爽中带点微甜,有家乡的味道。”龙德高是恩施人,目前在外地务工。前段时间,他看到建始县三里乡在做“这乡有李”的活动,就订购了一箱。“确实好吃,但是价格也是价格哟。”龙德高说。

居住在重庆的建始三里人董忠军,通过家乡的朋友购买了一箱家乡的空心李。“不仅自己喜欢吃,同事吃了也都说好。”不过,78元4斤的价格,还是让他“舍不得多买”。

据了解,我州8县市中,除了建始县,还有恩施、巴东和利川等县市空心李产量较多。每到7月前后,市民前往这些县市的乡镇游玩时,都能看到果农在路边摆摊叫卖空心李。

通过这种渠道购买的空心李,价格相对来说便宜一些,根据成色、大小和口感的差异,每斤价格为10元至15元。

超市和水果店的价格高低不一,便宜的10多元3斤,贵的20多元1斤。果子的大小、口感以及成熟度不一样,价格就不一样。

“我们店空心李‘果王’的价格最‘傲娇’,价格最高的时候是在本月上旬,28元1斤。一口咬下去,果核分离,果肉脆嫩,清香浓甜。类似这种高品质的李子出来不久就断货了。”巴东县野山关集镇一家水果超市老板表示,目前空心李的销售已接近尾声,价格有所回落,店里现在销售的空心李最贵的每斤15元。

那么,今年的空心李价格是否真如网友说的是“历年最高”呢?

“无法比较,因为每年的空心李质量和市场行情不一。”采访中,业内人士、果农以及水果店老板均表示。

建始县三里乡的吕正华为自产的空心李代言。

有趣!本地人吃的大都是外地李子

按常理,时令水果价格应该比较便宜。为何空心李价格如此高昂呢?

“我们今年从建始县三里乡的果农手中收购的空心李。为确保质量,先由农民自己挑选和分类,收购回来后我们还要根据大小再挑选好几次,质量好的才会发给客户,而且都是成熟后采摘,没有保鲜剂等,必须争分夺秒送到客户手中,只能走空运,所以订购价格为78元/箱,每箱4斤。”恩施农产品中心负责人刘显洲表示,最近几年,该中心收购各种应季农产品和水果,帮助农民抱团销售。

除了成本较高以外,产量也是导致价格高昂的原因之一。

恩施市三岔镇一家新开园的采摘园老板则表示,他们在当地种植了200多亩水果,李子的种植面积不少,但空心李的种植面积偏少,这位老板说:“空心李成熟后,一遇雨就容易裂口甚至烂掉,很不好服侍,不敢种太多。”

走访中,恩施晚报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市面上销售的空心李,打出的标牌大多是“巫山空心李”或“巫山脆李”,偶尔能在菜市场里碰到几个挑着担或背着背篓售卖本地空心李的果农。

“前几天,我媳妇想吃空心李,我看到微信朋友圈里有人在卖,便订购了一箱,结果通知她第二天才能到货,因为要从巫山发货。”州城市民曾明觉得奇怪,恩施明明有很多乡镇有这种李子,结果本地人却很难买到本地李子。

7月初,恩施农产品中心在建始县三里乡举办“这乡有李”活动,前后接到13000多单,因货源不足,只发出了4000多单,通过快递“飞”往杭州、武汉、重庆、广州、北京等地。

和建始一样,利川和巴东的空心李都有同样的故事。

“每年,我们会提前半个月开始预售,预定的大都是外地人或恩施在外务工的人员。本地人一般都是成熟了之后才想到买,到他们想买时,好品质的空心李早被预定完了。”利川幺妹仔农产品商贸公司负责人刘艳说,每年,她都会从该市的柏杨坝镇、南坪乡等乡镇收购空心李发往外地。

本地空心李都“飞”往了外地,所以本地人想要吃,只能请外地的空心李“飞”进山。难怪有市民打趣地说:“想要吃本地李子,得开着车自己去产空心李的乡镇‘捡漏’,或者自己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