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返乡能人流转荒山种黄精 “九蒸九晒”卖价高

湖北日报 2019-07-04 08:28

通过蒸制的黄精产品

中药草黄精

中药草白芨

流转荒山种药材

中药草桔梗

湖北日报讯(记者周寿江、通讯员陈钰、石磊)在蕲春县刘河镇胡坪村青龙山,42岁回乡能人胡仕林种植黄精、白芨、桔梗等中草药,将几百亩沉睡荒山激活。

山风习习,湖北日报记者站在青龙山高处远眺,满目葱茏。

荒山因一株株精灵——中草药而变得生动。

胡仕林以前在外发展,2016年下半年,回家乡流转栽有油茶的荒山套种药材。主要种植黄精,产品通过网络等渠道销售。

“成熟的黄精,一蒸一晒,1斤可卖80元,九蒸九晒,价格可翻好几倍。”胡仕林说,黄精生长周期长,根茎一年长一点,属“慢生长”,为佐证其所言非虚,他还向记者出示了相关网络销售记录。

据了解,黄精有“太阳之草”之称,被认为有延缓衰老等功效。蒸制后可去其麻味,减少对咽喉刺激。

村党支部书记李先怀受访时说,中药草种植基地对当地带动作用明显,让青龙山下村民得到实实在在好处。

65岁的胡耀进,村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早年在河南、上海、西安等地打工,他告诉记者,年纪大了,在外面不好找事做,现在家门口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务工,起沟、挖地、除草,一个月上工20多天,一天收入100多元。

“还有一项收获,就是学会了种植白芨的技术。”胡耀进说,以前,他零星栽种了十几年白芨,但一直不得法。

据蕲春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5万亩,主导品种除了18万亩蕲艾,还有夏枯草、栀子、厚朴、银杏等,全县连片过千亩的药材基地超过30处,单品种种植面积过300亩的专业村6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