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楚文明出沮漳——“一句话叫响当阳”系列报道(三)

荆楚网 2019-07-02 10:20

沮漳河流域孕育出灿烂瑰丽的楚文化。通讯员 王耿 摄

凤舞沮漳,当阳临沮公园。通讯员 黄家团 摄

临沮起舞,楚文化的熏陶,让当阳这座千年古城多了几分灵性。 通讯员 王华燕 摄

晚霞映当阳。通讯员 陈明银 摄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闻玉强 实习生赵雅馨 通讯员游方群、徐海燕)悠悠沮漳会东流,千年雄风可追溯。踏着遥远的故事,行走沮漳腹地,寻觅比“秦砖”“汉瓦”更为久远的荆风楚韵。

在浩瀚的中华史册中,楚人曾经创造出瑰丽多姿的楚文化。被荆山楚水环绕的当阳,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一条沮漳河,流淌着荆楚文明,延绵数千载,名播海内外。这里是诗的源头、县制的滥觞地、春秋郢都所在处,更是见证楚人兴衰的第一现场。

诗始关雎唱楚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阙唯美的《关雎》情诗,就这样点亮我们的生命源头,也闪耀在华夏文学的光辉起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堪称流淌在国人血液里的大雅之乐。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究竟是哪一位不知名姓的歌者,在沮漳河畔因情抒怀,最先吟出中国诗歌的第一串嘹亮音符,已无从稽考,但《关雎》传唱数千年而不衰,不负韶光不负卿。

如今,在沮漳河畔的河溶古镇,流传下来的五音码头号子唱词多为四言,颇具荆楚风骨、周南遗韵,跨越千年触碰心灵。

“回到爱开始的地方”,在诗经文化的发祥地,吟一首关雎看浅唱低吟惹人恋,歌一阕楚辞让绕梁余音咏流传。

诗画关雎。通讯员 徐丽玲 摄

被文化浸润过的土地,格外妖娆多姿。 通讯员 陈利安 摄

中国县制源当阳

当阳古属权国。春秋时期,天子失势,礼崩乐坏,诸侯征伐。楚武王灭权后,不再将权地作为食邑,分封给公子王孙,而是改设为权县,派其叔父斗缗以“尹”的身份治理权地,权县由此成为国君直接掌控的行政单位,开创了我国县制的先河,中原诸侯晋、齐、燕等纷纷仿效。

县尹不世袭,由楚王和中央政府根据需要随时任命,并向楚王和中央政府直接负责。这是我国行政制度史上一次重要改革,权县可谓是“中国第一县”。

这种强化君王集权的新的政治体制,不仅对楚国强盛百余年,横扫诸国称霸天下,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我国封建社会中央君王集权制的确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约500年后,秦统一六国,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郡县制。此后虽朝代更迭,县以上和县以下的行政建制屡有更改,但“县”却历两千年而不变,至今仍是一级重要的地方行政区划,并延及日本等周边国家,成为人类社会治理体系的一种范本。

岁月悠悠,沧海横流。2700多年前,楚灭权国而置权县;2200多年前,秦昭襄王伐楚,始设当阳县,“权”作为古地名从此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中。然而,当阳作为权国故地,成为权姓的发源地之一,《唐书·宰相世系表》有载:“商高宗武丁有后裔被封在权国,权国人以国名为姓。”至今,权氏后人多奉当阳为寻根拜祖圣地。

2700多年前,楚武王在这片土地上,开创了中国县制的新纪元。 通讯员 冯晓冬 摄

青龙湖湿地公园。通讯员 陈新强 摄

当阳是“权”姓发源地之一。 通讯员  文仪 摄

春秋郢都有当阳

《左传》有云:楚先祖“辟在荆山”之地,“江汉沮漳,楚之望也。”荆山与江、汉、沮、漳四条河流,框定了楚国崛起时的地望。

由于历史原因,楚都几经迁徙,其中荆州纪南城最为世人熟知。上世纪六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纪南城遗址考察、发掘,得出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纪南城为战国时期白起伐楚时的楚国郢都,而不是春秋时期的郢都。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湖北省博物馆会同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考古系及宜昌地区文物工作队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沮漳河以西的季家湖旁发现了一座春秋时期的楚城遗址,规模宏大,并出土了青铜构建金釭和铸有铭文的“秦王卑命”钟等重要文物。

多情的沮漳河把众多故楚遗迹留在当阳大地。后来,在季家湖楚城及赵家湖一带又陆续发现数以千计的楚墓,被誉为“楚文化地下博物馆”。其中,楚昭王墓位于当阳市河溶镇西南3公里的观基寺村。1800多年前,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登上当阳楼,举目沮漳,挥笔写下千古名篇《登楼赋》,“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对这里的遗址遗迹进行了生动描绘。李善注引《荆州图记》:“当阳东南七十里,有楚昭王墓,登楼则见,所谓昭丘。”2013年,文化部门评定的宜昌“十大国宝”中,其中有六件出土于这一带。

经历次考古发掘和多方考证,季家湖城址的年代早于荆州纪南城。不少专家认为这很可能是继“丹阳”之后的楚都“郢”,迁都于此的楚文王是郢都的第一代国君。

2001年6月25日,当阳季家湖古城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阳季家湖楚城遗址出土的“秦王卑命”钟。资料图片

阡陌之间的黄土下是一座“楚文化地下博物馆”。通讯员 常明明 摄

沮漳大地楚风浓。通讯员 汪先国 摄

筚路蓝缕楚风存

古文献记载及大量出土文物表明,2500多年前,楚之先民顺着沮漳二水走出荆山,雄踞江汉,称霸春秋。自楚武王起,楚国8代12位国君在当阳周边的沮漳河流域兴邦创业。

在沿岸建立一座座城池,从南襄城到季家湖楚城、商业都会麦城、军事要塞糜城、赵家湖楚城,再到纪南城,楚国势力一步步扩展到沮漳平原、江汉平原。

楚庄王一鸣惊人在漳澨(今当阳淯溪一带)平定叛乱,继而挥师北上问鼎中原,遂成霸业。楚国八百年,灭国六十余,国土五千里,车马千万乘,成为中华文明的基石。

然而,盛世崩塌,只在一瞬。泱泱大楚,在国势达到巅峰后,很快光芒散去,庄王之后,国君昏庸,奸佞当道,皇族叛乱,楚国大厦摇摇欲坠。待吴楚“柏举之战”落幕当阳,伍子胥揣着复仇的种子,带领吴军智破麦城,水淹糜城,旋及攻克郢都,捣毁宗庙社稷,掘墓鞭尸。这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剧情,启迪着人们对天下兴亡的深沉思考。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沮漳滚滚流。

承载了八百年历史的楚国,在战火中沉埋于地下。然而,“筚路蓝缕,锐意进取”的楚人精神跨越千年而熠熠生辉。

沉醉听楚韵,千年共雄风!

当阳沮河湿地公园。 通讯员 周星亮 摄

沉醉听楚韵,多情唱沮漳。通讯员 周星亮 摄

链接

“一句话叫响当阳”旅游形象口号征集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中,最终采纳作品将获奖励6万元,入围作品20件,各奖励1000元。征集日期截止到8月3日,投稿邮箱为87116208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