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里站外他们温暖守护,百米车厢他们穿梭奔忙!高铁如风暖暖,善意驰大江南北

楚天都市报-看楚天 2019-04-18 19:07

楚天都市报记者胡勇谋 通讯员孟立 苏杭 钟明 代能跃 陈俊 彭志恒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宋枕涛

每天,500余对列车从这里出发,驶往祖国的大江南北。他们,更像是大武汉这个文明窗口的守护者和传播者。百米车厢里,他们穿梭奔忙;急事难事,他们挺身担当,温暖旅客出行路。

日行一善,如一米阳光,每天都在从这里出发的千余列列车上闪光,让近30万名南来北往的旅客,深刻感受到大武汉的大爱与温暖。

善是力量

她毫不犹豫搭起高铁产房

4月8日9:12,记者在武汉火车站登上G1715高铁,紧随列车长熊婧开始巡视车厢。

在7车厢,看到一名孕妇,熊婧特地蹲下来,微笑着问几个月了?产检情况怎么样?同时通过对讲机让乘务员送来一杯热茶。

“对我们这些穿着制服的铁路人来说,在岗位上就是一种责任,一种力量。人在旅途,看到迎面走来的‘制服’,都会有种踏实感和依靠感。我们提前和老人、孕妇等特殊乘客沟通,就是为了打消旅客的陌生感,一旦他们真正需要帮助时,才会愿意信赖你。”熊婧说,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身着制服的责任和担当,是几年前的一次“毫不犹豫”。

2013年8月21日,她经历了人生第一次接生——当天一早,广州开往武汉的G1110次高铁上,一名孕妇却“等不及”了!

“此前巡车时,我看到了这对站着的年轻夫妇,妻子挺着大肚子。离预产期还有两周,他们打算回长沙老家生孩子。”熊婧说,她立即为他们安排了空位,同时送来两杯热茶。这看似简单的交流,却让这对夫妇感觉到了暖心与信赖!

“后来,孕妇突然发作!这名孕妇妈妈看到赶来的是我,眼神里就像看到了闺蜜,根本没有陌生感……”就这样,这名孕妇一手握着丈夫,一手握着列车长熊婧,顺利产下一名男婴。

类似的善行,在武汉所有的列车上早已形成制度:武昌火车站多次开展心肺急救体验式教学培训、所有铁路人都要进行急救知识培训……如今,每一趟飞驰的列车上,都有一个急救箱,里面配备着常备药和产包等。

善是暖流

乘务员募捐为旅客买卧铺

看到盲人旅客或急难旅客,乘务员们会默默地将自己的乘务餐送给他们吃,将自己的乘务座让给无座旅客坐......在武汉客运段,这样的事几乎每名乘务员都做过……

今年春节期间的2月22日,十堰至广州的K644次列车上,列车长贾艳荣巡视到6号车厢时,一名拿着无座票的中年女子找上来想给她患病的丈夫补一张卧铺票。

原来,这名旅客姓邓,一家人在谷城务农,丈夫一年前被确诊为脑瘤,由于出现恶化必须立即前往广州治疗,而孩子又有唐氏综合症,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他们,为治病已欠债几十万元。为省开支,一家三口只买了硬座还是无座票,但担心丈夫受不了长时间乘车的劳累,邓女士决定为丈夫补一张卧铺票。

当看到邓女士从兜里掏出一把褶皱的零钱时,“我心中泛起一阵酸楚!这一家太不容易了!”贾艳荣决定,暗自帮帮这位大姐。她先是推着轮椅将邓女士一家带到了空余卧铺休息,并破例允许邓女士陪同看护。随后,她便与副车长商量,发动车上的乘务员为这一家人募捐。得知情况后的列车员们,纷纷伸出了援手……当贾艳荣把用捐款为邓女士补办的卧铺票和余下的300元递交到邓女士手中时,邓女士泪水夺眶而出……

对于千百名铁路人来说,这只是多少年工作中再平常不过的一次出乘。多少年来,为了让武汉一些大企业、工厂的农民工们安心回家,为了让武汉市盲童学校孩子们减少奔波之苦,武汉三大火车站持续多年为他们提供送票上门……

善是仁心

“跪爬哥”驮着老人爬进车厢

在狭窄的卧铺车厢内,一名满头花白的铁路老同志,弯腰跪地,用身体驮着一名老人缓缓前行。四周,几双大手托着毛毯上的老人,防止她掉下来。

1月6日晚,在黄石到杭州的Z45次列车上的这感人一幕,让喧闹的车厢里一时寂静无声。

当晚,黄石市民何先生电话求助称,他83岁的母亲腰椎骨折,急需乘列车去杭州手术,请求黄石火车站给予进站便利及帮助。

值班副站长黄征子立即组织人员做好准备。当晚23:48,救护车搭载老人到了列车跟前,但担架却进不去车厢门,大家只好将老人抬到一张厚毛毯上,工作人员和家属各自牵着毛毯的4个角,把老人抬进车门。

上车后,很快又犯了难:火车门口的空间太狭小,将老人转过身来抬入车厢仍十分困难。老人身体重,躺在毛毯上,四周高中间低,尽管大家都用手托着老人的身体,但她的腰部仍没有放平,老太太疼得脸都扭曲了。情急之下,51岁的党员职工张金海二话没说,双膝双手着地,弯腰跪到了毛毯下方,用背部驮起老人爬行。为避免颠簸,张金海努力将手、脚保持同一高度,只要老人稍一喊疼,他马上停下,调整身姿,直到将老人送上14号卧铺,短短几十米的距离,张金海驮着老人硬是爬行了5分钟!人称“跪爬哥”!

这样的职工,在武汉铁路太多太多……42岁的武汉动车段机械师俞宙,22年无偿献血量相当于普通成年人全身血液量的两倍;80岁的铁路退休职工肖文智,20余年捐款60多万帮困,自己吃馒头……

善是守护

“小桔灯”温暖您最后一公里

如今,在武昌火车站进站口,有一群身着橘色小马甲的志愿者,他们被称为“小桔灯”,在安检仪传送带首尾处,他们时而弯腰、时而下蹲。当旅客带着大包小包、大罐小罐的行李正要往传送带上放时,他们的手已经伸了过来……这是武昌站设置的“搭把手”专项服务,专帮行李太多太重的旅客传递过机行李。同样的,在汉口火车站、武汉火车站进出站时,每一个楼梯拐角,每一处通道口,都有工作人员“帮扶一把”。

在汉口火车站一楼VIP候车室,“军人依法优先”的牌子特别醒目,军运会嘉宾可在这里候车,上车也有专用通道。未来,这里将和武昌、武汉、襄阳、宜昌等湖北各大客站VIP候车室逐步互通互联,做到“一站VIP,站站VIP”,共同为即将到来的军运会做好服务。

中国铁路武汉局相关人士称,近年来,武汉铁路逐步增加了电话求助、重点旅客接送站爱心卡、重点旅客站车交接等一系列免费服务项目,时刻帮旅客一把,将日行一善做得越来越具体。积小善、成大爱,大武汉铁路正成为一道靓丽的城市流动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