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光谷综合体景观设计效果图
楚天都市报记者吕锐通讯员田边
光谷综合体位于光谷与武汉主城区联系的重要通道,是珞喻路、鲁磨路的交汇点,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相当于近23个标准足球场。最大开挖深度34米,好比在地下挖了11层高楼,综合体内包含了3条地铁和2条市政公路隧道,5大工程在转盘处进行叠加。
作为亚洲最大综合体,光谷综合体的地上景观设计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由核心转盘与周边地块组成。日前,记者采访了负责该景观设计的专家团队,解析其中的设计理念和亮点。
“星河”点亮光谷夜空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设计团队负责人、设计院创意所所长杨逸介绍,设计团队结合现场地块特征、城市印象以及光谷的科技特色,提出了“星河”的设计理念来展现光谷科技之美,同时围绕“星河”的载体展开中国传统文化“天、地、人”对宇宙观和世界观的思考。
位于光谷广场中心环岛上的地标“星河”,高34.5米,直径86.5米,将是国内最大体量的钢结构公共艺术品。“星河”上下错落,与地面的6个连接点分别置于地下空间6根支柱上,部分绕开中心环岛采光天窗,与现状空间完美契合,大致形成门的造型,与黄鹤楼遥相呼应。
与“星河”呼应的是以“涟漪之花”来统一设计形式。杨逸介绍,俯瞰光谷综合体是一个巨大的圆环,设计团队将武汉百湖之市、光谷科技之心的文化解构为水之涟漪与光之炫影。因此,将周边建筑风格各异的住宅区、商业区、写字楼、教育科研用地和高端商圈等,以一个整体的“涟漪花瓣”构图有机的串联起来,使原本风格迥异的各个地块产生了联系,形成统一。“金、木、水、火、土作为五行,可以分别代表光谷广场附近的各种业态,6条道路在广场汇集,形成了六合之势。”武汉地铁集团有关人士如此评价景观设计理念,这一地标将既能留下过去的城市记忆,又能够充分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武汉日新月异的变化。
文化主题区亮点纷呈
设计师田边介绍,根据五行,设计师们围绕光谷综合体设计了五个文化主题区。
位于光谷综合体东南片居民区的“金文化主题广场”,是原光谷地铁站2号线的主要人流出入口。在本次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们采用了空间留白的方式,以绿岛与广场铺装穿插,分隔出较大的人流通行空间与点状的林荫暂作停留的休憩空间。采用金属草坪灯、金色锈板镶嵌曲形整石座椅等,与“金”相呼应。“木文化主题区”位于光谷资本大厦前,木象征了生命中“生”,也预示着光谷金融资本生生不息,光谷未来发展更好。本区域采用了木质材料的小品元素,采用赋有细节感的木格栅与弧形石凳相互咬合,形成具有细节趣味的景观小品。
“水文化主题区”位于光谷步行街,延续了原光谷步行街的水景文化。在景观元素提炼上,设计师们将“水”主题的纯净与灵动感,以不锈钢这种可灵活塑形的金属来打造细节。
“火文化主题区”位于转盘东北角,靠近华中科技大学方向。以“火”温热、光明、升腾的形象,预示着教育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发展。在此地块采用由火锻造出来的红砖与灰色整石结合打造艺术矮墙坐凳。在弧形坐凳分隔出的绿岛中,复原了“光谷广场”原有的科学家雕塑,延续光谷记忆。
位于光谷国际广场前的“土文化主题区”,设计团队用陶土瓦片嵌入弧形石凳之中,将中国建筑中的传统元素提炼出来,使其与贯穿整个圆环广场的石凳结合。
“借助光谷综合体建设的契机,通过景观设计,将城市印象与光谷特色链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碰撞;让过去发生的与未来即将发生的进行一次历史的对话。”设计团队表示,待全新投入使用后的光谷广场惊艳亮相,作为武汉市的地标之一,必将向世界展示亚洲最大综合体的魅力和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