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汇报:年少有为时,实践悟真谛。步入大学以来,我积极参加“家燕归巢”“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曾有幸前往温州市农业农村局、铁路温州南站与农商银行支行进行实习。通过参与党建、群众服务、政策宣讲等活动,我在社会实践“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提高了综合素养,切实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展望未来,我更将矢志不渝,为家乡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促成长,矢志学“三农”
农业农村工作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每一项工作都紧密关联着农村的发展、农民的福祉以及国家的粮食安全。在2024年暑假,我前往温州市农业农村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参与了整理文件、筹备会议、协助收集材料、撰写材料等工作。这一过程中,我不仅研读了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出台的文件政策及“三农”工作重点考察指标,更认识到了社会实践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我感到,学习不能只局限于书本知识,更要走进社会,将所学应用到实际中。通过这段实习经历,我在日后的大学生涯中,更加关注农业领域,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添砖加瓦,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助力农业发展,让乡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因此,我也在大二专业分流之际,坚定选择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情暖返乡路,志愿展风采
怀揣着服务群众、回馈社会的热忱之心,2025年寒假,我参加了共青团温州市委发起的“暖冬行动”春运志愿服务,并收获良多。它不仅让我亲身体验到了春节归家路上的艰辛与温情,更让我深刻理解了“服务他人,快乐自己”的真谛。
在铁路温州南站,我化身“春运护航员”,为旅客提供暖心帮助、指导购票取票、帮助搬运大件行李、引导有序候车。在候车区维持秩序时,我看到了世间百态:有父母带着年幼的孩子,一路上悉心照料,眼神中满是慈爱与担忧;有年迈的老人,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缓缓前行,他们眼中的感激让我更加坚定了服务的决心;还有归心似箭的游子,即使旅途疲惫,脸上也洋溢着即将回家的喜悦。这些画面,让我近距离体会到春运对于每个家庭的重要意义,它承载的既是亲情的团聚,更是爱的传递。旅客回馈于我的一声声“谢谢”、一张张笑脸,成为冬日里最温暖的礼物。这次志愿服务经历让我真实感受到了服务他人的价值与幸福,真正传递了属于家乡的温度。
实习悟真谛,细微显担当
2025年寒假,我来到龙湾农村商业银行基层网点担任大堂经理助理,开启了一段充实而难忘的实习之旅。在熟悉基本业务的办理后,我承担了帮助需要开卡的客户填写开户申请单、为存款客户兑换积分礼品、引导客户分流等工作。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基层金融服务的重要性和责任感。在日常实习中,我不仅学到了如何高效处理业务,更感受到了普通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迫切需求。每一次帮助客户成功解决存取钱款或更换银行卡、办理社保卡等问题,都让我感受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我也意识到基层金融服务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需要我们更多的耐心和专业能力。
从校园“象牙塔”踏入社会“大课堂”。农业农村局的实习,使得我对“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春运志愿服务的每一句指引、每一次搀扶,让我在传递温暖时更懂得“平凡中的伟大”;银行基层网点的锤炼中,我触摸到基层治理的脉搏——那些琐碎却关乎民生的点滴,教会我“纸上得来终觉浅”的真谛。作为华中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国家进步需要青年用脚步丈量、用智慧赋能。这三段实践让我褪去“书生气”,多了“泥土香”,更坚定了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需求的信念。未来,我愿带着这份扎根基层的热忱,在服务社会的路上继续躬身力行,让青春与时代“同频共振”!
红色导师点评:姚可漪同学通过多段实践经历展现了其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服务基层群众的成长历程。从农业农村局到春运志愿服务,再到银行基层网点,她不断深入基层,体验民生,深刻理解了责任与担当。汇报中流露出对“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以及对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相融合的深刻认识。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自己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决心。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汇报人:姚可漪(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3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
点评人:杨志海(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工党支部书记)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