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保障,更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前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战略目标,并对“健全社会治理体系”进行专门部署。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通过“夯实社区这个基础”,强化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社会安全保障。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与社区治理的内在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社区作为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其平安建设和平安治理不仅是社会治理的基石,也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关键路径,更是联结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与提升人民高质量安全感的重要纽带。
社区治理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之基。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微观层面的直接体现,其现代化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进程。社区治理作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基础的重要意义在于:预防和化解社会风险。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是社会矛盾的集中点。加强社区治理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基层面临的各类问题,有效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以筑牢化解矛盾纠纷、安全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效能。社区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是保障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境,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强社区这个基础单元的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等,见微知著,以精准化、精细化社区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效能;国家安全的重要防线。社区是人们生活的首要场所,社区安全关乎每一个居民的幸福安宁。通过加强社区安全防范与保障、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能够增强居民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筑牢国家安全的基础防线。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是社区治理之的。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是社区平安建设和平安治理的最终目标。在宏观层面完善治理制度、整合治理主体、投入治理资源,才能将社区的多重价值统合在同一治理框架下。构建完备制度体系,发挥党建引领核心作用。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制度建设,确保党建工作贯穿社区治理各方面、全过程。湖北省通过构建“1+1+N”制度体系,突出党建引领,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形成全省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凝聚多元共治合力,发挥群众路线基础作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正处于持续发展、稳步前行的动态过程,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这一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既要引导社区居民、物业、社会组织等多元自治主体探索以小区、楼栋、单元等为单位的“微自治”模式,又要强化政府部门、社区工作者等负有主要治理职责主体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整合各方资源配置,发挥法治、科技支撑作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离不开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智能化的科技支撑。通过配置巡回法庭、投入数字化设备等资源,能够有效将风险防范和化解在社区,从而高质量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精准化水平。
平安社区与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共建共促。社区的和谐、稳定与安全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基础,而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又为社区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和稳定的发展环境。近期出版的《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为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层基础。通过社区这个微观平台,服务好群众,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是中国特色基层治理的显著优势。因此,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强大的动力支持,社区治理是其中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环节,加强平安社区建设,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还能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从而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筑牢根基,为社会的全面和谐与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社区多维实践与创新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国家安。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当代社区是一个有着6000多户、20000多人的开放式庞大老旧社区,社区警务室自设立以来,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贯穿治理始终,运用五治融合绘就社区治理新篇章,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提供了可参考的社区治理经验和创新治理方法。
政治为本,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局。党建引领正确治理方向。当代社区警务室是以民警张文昌的名字命名的,张文昌同时担任社区党委副书记,实现了基层警务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通过构建社区党委—片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单元党员中心户的四级架构,确保党的领导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社区治理中一贯到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张文昌组织了一支由民警、辅警、网格员、保安员、楼栋长等组成的196人的红色警务团队,团队中党员有138人,占比达70%,团队成员积极协调邻里纠纷、协助排查各类隐患,党员的积极参与带动了更多居民投身社区治理,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自治为基,激发居民的主体活力。纵向到底,细化治理层级,打通服务“最后一米”。通过构建社区—片区—楼栋—单元的纵向治理结构,确保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资源精准落实到每一位居民,实现从“最后一公里”到“零米”的全面覆盖;横向到边,整合多元力量,拓展治理参与度。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整合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如红色警务团队就是由志愿者组成的文明养犬、反电诈等六支小分队构成,形成了全方位的社区治理网络,有效收集社情民意,排查安全隐患,提升治理效能;“共建共治共享”,激发居民主体性,打造和谐社区。通过解决居民身边的实事小事,强调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如广场舞扰民问题,矛盾双方在警务室进行调解,最终签定《当代社区广场舞文明公约》,有效避免了纠纷,提升了居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打造了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
法治为纲,构建社区治理的规范框架。庭所联动,提供一站式司法服务。警务室二楼设置了社区巡回法庭,配备专业律师常驻社区,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速裁快审”一站式司法服务,及时有效化解社区矛盾纠纷;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强化居民法治意识。警务室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长期合作,在社区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培育社区法治文化,强化居民法治意识,培养居民依法办事、解决问题的习惯。
德治为魂,强化社区治理的道德引领。模范引领,树立道德标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该社区积极发掘各级劳模10名,还要求住在辖区的“两代表一委员”结合自身实际发挥示范作用;建设熟人社区,重建社会联系,增强社区凝聚力。通过组织活动和社交圈,如利用社区养狗人士群体,邀请有威望的人士担任文明养犬队队长,重建社区的熟人社会,增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联系,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大数据管理,心理服务支持,提升服务与管理效能。通过大数据等技术,能够精准识别和管理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人群,并在社区内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
智治为翼,提升社区治理的智能化水平。科技赋能智能化治理。警务室依托结合工作实际研发了出租房管理小程序,房东和租客可以便捷地完成房屋租赁登记、信息更新和安全检查等流程。这一措施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还增强了社区对流动人口的管控能力。加装了天眼探头和人脸识别系统,为社区治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智慧平安小区显活力。警务室引入身份证、驾驶证等自助办理机设备,在小区内设置移动“便民警局”,显著降低了治理成本,有效提升了工作效能。社区还加装了天眼探头和人脸识别系统,实现了对社区公共区域的全方位监控。这些措施有效地预防和打击了犯罪行为,提升了社区的安全水平。
当代社区的实践证明,通过五治融合的治理模式,可以有效构建和谐、稳定、安全的社区环境,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和方法。未来,应继续深化社区治理创新,推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持续夯实基础、贡献力量。
注:该文系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是这个理”专项“家门口的‘平安哨’”理论成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映(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