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植根于中国乡土文化,内容上关照着农村、农业和农民,也一直以农民为主要受众群体。荆州花鼓戏是在这一背景下成功实现活化发展的地方戏曲品种,不仅突破了许多地方戏曲当前需要被“保护”和被“抢救”的困境,还成为许多农民群众赖以谋生的手段,在市场化活动中欣欣向荣,拥有众多后备力量和年轻观众,产业前景十分广阔。在荆州花鼓戏的活化发展案例中,农村艺匠的作用十分突出,正确把握农村艺匠在地方戏曲活化发展中的社会功能和实践理路,将给予其他地方戏曲的活化发展以重要经验和关键启发。
荆州花鼓戏作为地方戏曲成功活化与发展的典范,其背后的乡村艺匠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对荆州花鼓戏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总结出三点经验启示,以期对其他地方戏曲的活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技艺传承与艺术创新并重,构建多元化传承体系
一方面,技艺传承是地方戏曲活化发展的基石。荆州花鼓戏的成功,离不开专业艺匠对技艺的系统传授。这启示其他地方戏曲品种应建立健全戏曲技艺传承体系,通过师徒传授、戏曲培训班、工作坊等多种形式,确保戏曲艺术的精髓得以延续。要注重传承的广泛性和深入性,不仅限于专业艺匠之间的传承,还要扩展到农民艺匠和学生艺匠,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传承网络。
另一方面,艺术创新是地方戏曲活化发展的关键。荆州花鼓戏之所以能够吸引年轻观众,正是因为其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不断融入现代元素,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作品。这要求乡村艺匠不仅要精通传统技艺,还要具备创新意识,勇于尝试新的表演形式、音乐唱腔和舞台设计,以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应鼓励和支持这种创新,为乡村艺匠提供创作平台和资源,推动地方戏曲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强化市场导向,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市场机制的引入是荆州花鼓戏活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民艺匠通过商业演出、戏曲晚会等方式获取经济收益,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也促进了戏曲艺术的商业化运营和市场化发展。这启示我们,地方戏曲的活化发展应强化市场导向,将戏曲艺术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此外,要鼓励乡村艺匠积极参与市场活动,通过商业演出、文化旅游等方式,将地方戏曲与旅游、餐饮、手工艺等产业相结合,形成文化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另一方面,要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地方戏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观众和投资者关注和支持地方戏曲的发展。
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文化治理与创新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为地方戏曲的活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地方戏曲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这要求我们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同时,要注重文化振兴与乡村治理的有机结合。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地方戏曲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乡村艺匠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发展平台。通过政策扶持、市场运行和全面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推动地方戏曲的活化发展走向新的高度。
此外,要通过戏曲表演、文化传承等活动,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乡村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乡村艺匠应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建设,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以艺术才华和组织能力为乡村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要利用乡村振兴的契机,推动地方戏曲的创新发展。乡村艺匠应尝试将地方戏曲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反映乡村生活、展现时代精神的新作品,为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实践证明,通过并重技艺的传承与艺术的创新、强化市场机制以促进产业间的融合发展、以及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来推动文化的深度治理与创新性发展等一系列策略举措,是能够实现地方戏曲的活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展望未来,在对戏曲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下,更多地方戏曲定将能如荆州花鼓戏一般展现出勃勃生机与独特魅力,为中国乃至世界戏曲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注:该文系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是这个理”专项“ 花鼓声声‘潜’万家”理论成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尚文杰(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