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说鼓子是一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是一种以说为主,说中带唱,击鼓说书,用唢呐伴奏的民间曲艺形式,它别具一格,群众非常喜爱,在其发展过程中,在传承人坚守、创新及政府群众大力支持保护下,得以继续传承。近年来,公安县不断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合理利用、宣传推广和机制保障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发挥非遗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重要作用,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湖北省文化软实力。笔者深入公安多次调研,对公安说鼓子的起源、发展脉络、传承的创新举措与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创新发展可行路径,以期为对公安说鼓子的传承、发展、创新和保护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强化价值引领,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创作与表演中“生花”
在主题设定方面,应更为深入地融合党的创新理论。要深入挖掘党的创新理论中的丰富内涵与生动案例,将其作为创作素材融入公安说鼓子的剧本编写、音乐创作、舞蹈编排等环节,如既有的剧本《老庚还田》《长寿秘方》等,使党的创新理论以更加接地气、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给广大观众。例如,可以围绕党的历史发展、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的重要思想等主题,创作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说鼓子曲目。具体而言,如乡村振兴、生态治理和城乡融合发展等群众可感可知的主题。通过讲述党的故事、人民的故事,展现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成果与人民生活的巨大变迁。同时,鼓励公安说鼓子传承人与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采风活动,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作品。
在功能定位方面,让非遗项目更好地融入国家战略布局。针对以《公安说鼓子》为代表的非遗项目,应建立由党的政策指导与党的干部直接参与的管理机制,确保公安说鼓子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价值导向前进,推动这些非遗项目服务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如组织定期的政策宣讲会,邀请党的领导干部解读最新非遗传承政策精神,开展非遗项目团队的党建引领工作,明确公安说鼓子等非遗项目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责任与文化使命。此外,还应构建公安说鼓子等非遗项目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桥梁,通过项目合作、资源共享等方式,拓宽非遗项目的传播渠道,加强地区、省际国际交流与合作,将非遗项目推向世界舞台,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在价值导向方面,让非遗项目更多发挥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艺术家和创作者在创作和演绎公安说鼓子时,应当注重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探寻公安说鼓子表演形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点,深度融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让公安说鼓子成为潜移默化进行价值观传播与重塑的重要载体。为更好地传播价值观,公安说鼓子表演团队应当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送鼓子进基层”活动,并进行针对性的创作与演出,如说鼓子进学校、说鼓子进厂房、说鼓子进社区等,特别是着重开展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重点塑造少年儿童的正向价值观,并在社会场域内培育家庭和谐、邻里和睦、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关注特定群体,不断提升非遗传承工作的精细化水平
针对核心传承人,建立完善的保护与激励机制。核心传承人是公安说鼓子等非遗项目的“灵魂人物”,是非遗传承的关键主体。因此,应当为传承人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物质保障,确保他们能够安心投入到说鼓子的传承与创新工作中。同时,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奖励制度等方式,对在传承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传承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进一步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此外,还应加强对传承人的培训与指导,提升其技艺水平和文化素养,为说鼓子的传承与发展培养更多高水平的领军人物。特别是在传承人队伍建设方面,要注重年轻传承人的选拔与培养,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传承人梯队,确保说鼓子技艺的代代相传。
针对保有群体,健全促进利益平衡的协调机制。针对传承人和保有群体的互动,既要明确代表性传承人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其在非遗传承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也要充分尊重保有群体的意愿和诉求,确保他们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中拥有足够的发言权和参与度,从而使二者在良性互动中形成“传承合力”。可以通过建立非遗保护委员会或理事会等机构,让代表性传承人与保有群体共同参与非遗项目的决策和管理,形成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加强对非遗传承与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各方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确保非遗项目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不受到任何非法侵害。
针对特殊群体,更为精准地满足其特定文化需求。在注重特殊受众的文化需求方面,要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特别是将资源向老、妇、幼等弱势群体倾斜,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样化的说鼓子传承与推广活动。对于老年人群体,可以通过在社区、养老院等场所设立非遗展示厅或传承基地,组织定期的演出、讲座和教学活动,让他们近距离感受说鼓子的魅力,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对于青少年群体,可以将说鼓子纳入学校素质教育体系,通过开设非遗课程、举办非遗文化节等活动,激发青少年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对于留守妇女群体,可以依托当地的文化站、妇女之家等机构,开展说鼓子技艺培训和创作指导,帮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自我发展和就业创业能力。
突出主体地位,注重在群众文化实践中传承与弘扬
在内容创作方面,更多融入百姓生活中的鲜活案例。创作团队应当深入挖掘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努力奋斗的伟大实践案例与辉煌成就,如经济建设中的产业升级、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成功案例,政治建设中的民主协商、法治建设等实践探索,以及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创新举措,特别是结合在地化的典型案例与文化资源,将这些鲜活案例融入公安说鼓子的内容创作中。这要求创作者深入基层,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生活变迁,从中提炼出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的素材。通过艺术加工和情节设计,使这些案例成为说鼓子故事中的背景和元素,确保内容既符合时代精神,又保持公安说鼓子的艺术特色与韵味,通过鲜活的内容塑造和生动的情节设计,让作品更加贴近群众生活、贴近集体记忆,更加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在表演形式方面,更多契合民众多元化的接受偏好。非遗项目团队要勇于创新,打破传统的单一模式,采用多种形式的融合与跨界,以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偏好。例如,可以将说鼓子与现代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新型表演形式。同时,可以引入先进的舞台技术和设备,提升说鼓子的视听效果,使其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此外,还可以探索线上传播渠道,通过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手段,将说鼓子的表演推送给更广泛的受众,扩大其影响力。在表演过程中,要注重与观众的互动,通过设置悬念、提问、抽奖等方式,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使他们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也能成为说鼓子传承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在百姓参与方面,为群众性创作提供更多的展示舞台。地方政府应积极搭建多元化的展示平台,确保公安说鼓子的群众性创作有充足的展示空间。可利用社区、学校、乡村的文化活动中心和公共广场等场所,定期举办公安说鼓子创作和表演大赛,吸引更多民众参与创作和表演,同时为优秀作品提供展示机会。与此同时,应积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将公安说鼓子纳入各类文化节庆、非遗展演和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加强说鼓子的民间团体建设,组织公安说鼓子的群众性创作活动,如利用线上平台扩大展示范围,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和视频平台等渠道,发布公安说鼓子的创作、表演和教学视频,开展线上互动和投票活动,增强与观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感,并对优秀作品和创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从而激发更多民众的创作热情。
不断丰富载体,以“数智技术”赋能非遗创新发展
在形式创新方面,深度运用“数智技术”以革新非遗体验形式。一是构建线上虚拟空间阵地,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重现公安说鼓子创作的历史场景与制作过程,让公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同时运用3D扫描、数字建模技术,将非遗作品转化为高精度数字模型,便于在网络平台广泛传播与分享,拓宽非遗文化的受众面。二是打造线下沉浸式体验空间,结合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等技术,通过全息投影、动态捕捉等手段,在特定区域复原非遗技艺的现场演示,如公安说鼓子的虚拟舞台表演等,使观众在视听触多感官上获得沉浸式体验。三是依托大数据等技术,对受众的偏好和期待数据进行收集与研判,并为说鼓子创作团队提供可视化的数据报告和建议方案,从而让数字化的创作形式更为有的放矢、贴合需求。
在资源盘活方面,加强与数字企业等多元化主体的深度合作。公安说鼓子团队应当与数字企业、文化机构、高校等多元主体的深入合作,共同探索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路径。具体而言,与数字企业合作,可以引入其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处理能力,对非遗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性挖掘、整理与分类,建立非遗数据库与知识图谱,为非遗的研究、保护与利用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与文化机构合作,可以共同策划线上线下的融合文化活动,如非遗文化节、数字艺术展等,通过跨界合作提升非遗的社会影响力;而与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则可以鼓励师生参与非遗的数字化创新设计,如开发非遗元素的文创产品、数字艺术品,既丰富了非遗的表现形式,又促进了创意人才的培养。
在成果转化方面,形成“政-企-社”多方协同的传播格局。通过多方联动,可以打造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传播格局。在政府层面,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非遗的数字化发展,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等,同时搭建非遗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各方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在企业层面,应鼓励文化企业、科技企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开发非遗相关的数字文化产品与服务,如非遗旅游线路、数字出版物、在线教育课程等,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非遗文化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双赢。而在社会力量层面,动员非遗传人、文化志愿者、社会组织等,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自发传播非遗故事,同时融合传统传播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网络,以社会化方式与其他方式形成有机互补,加速公安说鼓子的社会传播。
文旅深度融合,运用“非遗+”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在产业发展维度,打造非遗文旅品牌与产品。应深入挖掘公安说鼓子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开发一系列以公安说鼓子为主题的文旅产品,如打造公安说鼓子文化体验园,设置说鼓子表演区、互动体验区、文化展示区等,让游客在观赏表演的同时,还能亲身参与说鼓子的学习和创作,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此外,还可以推出公安说鼓子文创产品,如将说鼓子元素融入生活用品、工艺品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也可以在电商网站上上架文创产品,向全国进行发售,并邀请说鼓子创作者、宣传系统干部和专业网红等进行直播带货。通过这些举措,打造公安说鼓子文旅品牌,提升其在文化旅游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营销策略维度,形成“互联网+”营销矩阵。一是可以蓄力打造现象级公安说鼓子“网红”IP。广泛征集爆款文案,在公安全县、荆州全市乃至湖北全省的宣传系统中遴选农文旅项目推荐官,发掘具有地域特质和“流量体质”的“网红食品”,实现人+货+场的由点及面,打造整体品牌效应。二是在荆州、公安文旅网站上,开辟、优化公安说鼓子等非遗项目的推介板块,核心项目采用banner图轮播展示。设置网络问卷栏目,运用大数据进行回溯分析与项目优化。三是打造公安说鼓子非遗项目主题专门的抖音、视频号、小红书、b站等自媒体矩阵,由各区(县)供给一手项目素材,添加“公安说鼓子”等“地域、热点+公安说鼓子项目关键词”式话题,策划相关活动,捕捉与公安说鼓子相关的平台热搜,鼓励全域自媒体博主积极参与创作,灵活运用抖+等工具,以自然流量撬动平台助推流量。
在政策支持维度,做好宣传、服务与保障工作。一是依托官方宣传平台,如线上的各级文旅视频号、公众号,线下的展览版和广告位等,对公安说鼓子的文旅产业和文旅活动进行广泛宣传,也可以以“文旅大篷车”的方式进行跨省宣传;二是优化非遗文化旅游环境,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对非遗文化旅游市场的监管和规范,打击不正当竞争和侵权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三是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制定和完善非遗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支持,并主导设立非遗文化旅游发展基金,为非遗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推广和运营提供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注:该文系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是这个理”专项“‘说鼓子’新说”理论成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希(武汉科技大学)
责编: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