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
——2024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长江经济带作为横跨中国东西中三个区域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它的提出极大促进了长江沿岸城市的发展,但是仍然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困难、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问题。新质生产力作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最新成果,它是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它与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有着内在的耦合性,为长江经济带抢占发展制高点,赢得发展主动权注入新的活力。
以科技创新培育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长江经济带要以技术创新助力产业创新,特别是以新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第一,要建立区域创新联动机制,优化创新资源配置。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之间及其内部在创新资源禀赋和创新能力存在巨大差异,可以重点发挥成渝经济圈,武汉光谷科创园区以及长三角城市圈等地区科技创新引领力和辐射影响力,以科创走廊带动区域创新,不断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从而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流域经济。
第二,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政府机构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建立健全科技创新转化利益分配制度,进一步提高长江流域内各企业、科研结构及高校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科技产品覆盖面,满足人民对科技产品需求,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
第三,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产业数智化转型。沿江省市各企业可以在金融服务、教育培训、医疗养老和旅游休闲等行业通过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数字技术,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率的服务,同时积极打造电子商务、无人售货、远程教育等消费新业态,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良性互动,为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凭人才资源提升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活力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当前,中国进入由“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阶段,人才日益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与区域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长江经济带内各城市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区域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新机制,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一,依托现有高校和科研平台培养高素质人才。长江经济带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拥有全国一半左右的两院院士,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 500多家,要依托现有平台,采取多元化的教育策略,整合科技、管理、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的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第二,优化人才政策实施。长江经济带区域城市通过建立数据驱动的区域协同人才管理系统,分析人才技能结构、行业分布特点和地域流动趋势,实现更精准的人才规划和政策制定,从而提高人才政策执行的效果和区域人才发展的整体效率。
第三,要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区域内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同时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内部人才流动和交流,打破地区壁垒,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共同攻克发展难题,充分利用好优质人才资源,真正将区域内的人才科研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用绿色发展筑牢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底色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就要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动脉。新质生产力的本身是绿色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动能转换,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第一,要积极发展绿色技术,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培育。长江经济带要实现绿色发展,必须积极主动地对传统老旧的能耗产业进行优化升级,彻底改变过去依靠能源消耗为主的传统模式,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和经营战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动绿色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第二,要重视绿色理念与绿色文化的大众传播。沿江省市政府可以依托数字化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的优势,在抖音、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上积极发布和推广有关长江生态的视频文字,广泛宣传环境现状与提升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真正使得绿色文化深入人心,动员长江沿岸居民参与到长江生态保护中来。
第三,要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有关政府机构要把握好大数据技术在长江水灾害监测预警、灾害防治和动植物保护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提升长江流域治理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能力和水平,切实保护好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果,实现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部,具有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华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当前,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正处在由量变走向质变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研究长江经济带发展现实情况,以新质生产力破除制约本区域发展的热点、痛点和难点问题,大力加强科技创新、扎实推进发展方式创新,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形成全社会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良好氛围,共同谱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杨(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