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它们 | 一把琴,一个人,一首歌

新华社 2021-06-29 16:23

↓ 点击音频,“了不起的它们”有话说

了不起的它们 | 一把琴,一个人,一首

06:13

它们从救亡图存的旧中国走来

它们从烽火连天的硝烟中走来

它们讲述着开天辟地的历史必然

它们见证着建党百年波澜壮阔的

伟大历程

致敬

了不起的它们

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它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但当时,词作者田汉已经被捕,聂耳的人身安全也岌岌可危。为逃避国民政府追捕,他远渡日本,从东京寄回了歌谱,在定稿题头上写着“进行曲”三个字。

而陪伴聂耳谱写出这经典曲调的,是一把布满岁月痕迹的小提琴。

聂耳,原名聂守信,1912年出生于云南昆明。他从小就显露出音乐天赋,被称为“耳朵博士”,后来改名为聂耳。1930年,聂耳离开家乡,来到上海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利用一切工余时间自学音乐。1931年初,聂耳在“云丰申庄”打工,靠帮助朋友在上海代租电影片获得了100元酬金。这把小提琴就是用这笔酬金中的一部分购买的。

这是聂耳演奏小提琴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聂耳在1931年2月9日的日记里这样记述:“由家信知道逸乐电影院送我一百元,取来以后的分配非常简单,汇一半给我慈爱的妈妈,一半是买了一个violin(小提琴)和一些零件。Violin自然是能使人心境舒畅,当我奏起那常常呼为《Dream》(梦幻曲)的乐曲时,虽然指头会痛,无弓法,无指法,也够快活了。若没有旁的事来烦扰,我是会不吃饭,不睡觉,不分早晚地练习下去的。”从那以后,小提琴成了他生命中的重要伴侣。

聂耳在上海时正在作歌唱辅导。(聂耳哥哥聂叙伦供稿) 新华社记者周重要摄

细看这把小提琴,做工并不精致,质量也不属上乘。一些地方油漆已经脱落,琴马、琴面等地方都有明显使用过的磨损痕迹,但大部分还是完好的。琴箱内有德文两行,第一行:古斯塔夫·罗斯工作室;第二行:制作于德国马克诺伊基兴镇。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只有84个字,奏唱只要46秒。但在战争年代,却是唤起民族觉醒的号角。聂耳在谱曲时吸取了《国际歌》《马赛曲》等歌曲的音乐特点,前奏曲像嘹亮的进军号,中间的“起来!起来!起来!”把全曲推向高潮。

1935年5月16日,由著名剧作家田汉作词、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创始人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发表。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新华社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新中国成立后,聂耳的母亲和几位亲友将包括小提琴在内的聂耳个人用品、作品手稿、文章文稿、小说、剧本、日记、书信等近5000件遗物捐赠给云南省博物馆。

往期节目回听:

第一集:了不起的它们 |“炸不断”的电话线

第二集:了不起的它们丨铁索铭记铁血青春

第三集:了不起的它们 | 小推车里的胜利密码

第四集:了不起的它们 | 一架纺车的非凡岁月

第五集:了不起的它们 | 你从未想过的“煮牛肉”

第六集:了不起的它们 | 揭开生死转折之谜的手稿

第七集:了不起的它们 |一份预见未来的手稿

策划:孙志平

监制:幸培瑜

统筹:吴炜玲

编导:赵世芸

主播:俞灏明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联合制作:QQ音乐 腾讯影业

新华社音视频部、

QQ音乐、腾讯影业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