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全市街道(乡镇)党(工)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长盛阅春出席会议并强调,提振“四气”精神,升腾发展气场,凝心聚力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作为基层干部,日常工作多是家长里短的琐事、社区治理的细活,但基层岗位虽“小”,连接的却是民生福祉,承载的更是英雄城市支点建设的重要使命。新时代的基层干部,当胸怀“小干部干大事业”的豪气,在基层沃土上书写不平凡的奋斗业绩。
“小干部”虽身处基层岗位,但在支点建设中同样可以大有作为。基层干部往往是直接面对群众,是党和政府政策的执行者和传递者。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作为“神经末梢”,基层干部不仅是政策的宣传员,更是群众诉求的代言人。通过他们的努力,党的方针政策得以深入基层、深入人心;群众的呼声和建议也能及时上传至上级部门,为政策制定和完善提供重要参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到,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加快发展,培育发展若干区域性中心城市,更好发挥跨区域联结型地区支撑带动作用。湖北建支点,武汉责无旁贷要当好龙头、走在前列,这就需要武汉广大干部无论身处何种岗位,所干的事情,干成的事情都要紧紧跟上发展目标,始终服务于武汉能级跃上,服务于武汉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武汉市认真贯彻湖北“干部素质提升年”部署要求,聚焦提升广大干部的政治素养、支点意识、发展本领、担当精神,系统谋划、综合施策、持续用力,努力推动全市干部素质整体跃升、精神全面提振。事在人为,大的目标落地,最终会通过不同的岗位进行拆解落地执行,尽管不同部门所做的事情有所不同,但或多或少都会面对难点和难题,所以就需要不断的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能力的提升无外乎学,既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也要主动学习城市治理、民生保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努力成为基层工作的“多面手”。譬如,指导小区业主成立业委会工作中,既要熟练掌握《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中关于“业委会”的相关规定,也要善于运用群众语言做好宣传解释,更要坚决把牢正确方向,持续助力社区有效治理。基层治理如同绣花,既需一针一眼的精准,更需胸有丘壑的格局。干部能力提升不仅是个人之修,更是时代之需、群众之需、发展之需。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干部的付出体现在每一件为民服务的“小事”里。群众的“急难愁盼”,看似是“家长里短”,却是关乎他们切身利益的“大事”,更是影响民心向背的“关键”。看似“琐事杂事”,却是筑牢基层稳定的“基石”。今年6月,江汉区委书记叶文静在调研全区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强调,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是建设精致江汉、品质江汉的重要保障,城管工作在过去的基础上既有创新又有发展,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围绕“三个示范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烟火江汉背后是“关键少数”的全员努力,这份努力通过域外的正向评价得以体现。当前,江汉区的干部铆足干劲,始终围绕核心奋斗目标出谋划策,拼搏奋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建立“西北湖学社”团队,把全区干部凝聚在一起,让全域实践之力化作思想之光,飞越长江,凝聚更广泛的发展力量。
基层岗位虽“小”,但舞台广阔;基层干部虽“微”,但使命光荣。作为基层干部,当以“胸怀大天下”的格局定方向,以“锤炼大本领”的底气强根基,以“担当大责任”的情怀践初心,用脚步丈量基层热土,用实干书写支点建设答卷,让“苔花”般的平凡岗位绽放出“牡丹”般的芳香。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侯旻熙(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民族街道)
责编:袁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