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预制菜,搅动全民心。近日,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之争”告一段落,但引发的消费者知情权问题,仍备受关注。
罗永浩与西贝争论的焦点,与其说是预制菜本身,不如说是对“预制菜”的定义认知不同:国家规定预制菜是“工业化预加工的预包装成品菜肴”,而不少消费者则认为“非现做”就是预制。当消费者花费现炒现做的价格,却吃到中央厨房预制的食材,这种价值错位自然会引发不满。
预制菜营养价值低一些,比现炒的成本低一些,当然不应该要价那么高。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很多餐饮企业不透明,甚至欺瞒消费者。比如有的餐厅竟出现保质期长达两三年的冷冻蔬菜,而江苏省消保委的调查显示,78.1%的消费者反映商家使用预制菜未提前告知。这些都直接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在某些场景下,预制菜确实提供了便利。但很多消费者更想吃到现炒的菜品,而不是保存了很久的预制菜。同时,消费者也有权拒绝为“伪装成现炒”的预制菜支付更高的价格。因此,消费者的知情权应该得到保障,菜品的选择权必须在消费者手中。
目前,《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餐饮门店是否使用以及如何使用预制菜,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预制菜行业将从“野蛮生长”走向“合规时代”。
只有当“明示”成为法定义务,消费者的选择权才能真正落地,餐饮行业也才能走得稳、走得好。
出镜/文字:沈素芬
拍摄/剪辑:郭沁
统筹: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