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中国共产党江汉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举行。全会强调, 坚持以赓续汉口历史文脉为重点,加快提升江汉文化标识度。系统推进汉口历史风貌区建设,着力打造百年历史文化街区,擦亮红色文化、商业文化、里分文化等特色标识,深化文商体旅融合联动,助力建设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江汉自古是楚中繁盛之地,被誉为“汉口之根”,在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博大精深的荆楚文化、兴衰流变的码头文化、开放包容的外来文化、别具特色的汉派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江汉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地标,擦亮“美育江汉”金色名片,持续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一系列的举措蕴含着以文化人、以文润心的江汉发展智慧。
江汉,不仅有着“货到汉口活”的商贸文化基因,还是武汉革命精神的镌刻之地。江汉正在加大红色地标的“活化利用”,通过保护、探访红色遗迹,重温红色记忆,感悟跨越时空的精神洗礼,走好新时代的奋进之路。在江汉区委的支持下,今年6月底中共五大会址(原汉口黄陂会馆)正式开放。1927年4月29日至5月9日,中共五大转移至汉口黄陂会馆召开,在中共党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一笔。通过中共五大会议场馆的复原、历史陈列的展览,帮助更多的人重温历史,传承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大无畏精神。而位于六渡桥的长江书店修旧如旧,如今也焕发了新的生机。它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开设的第一家书店,在大革命时期点燃了“革命火种”,为革命思想的传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江汉这片红色热土,每一处红色印记都在诉说着信仰的力量,红色基因已然融入城市发展血脉。
江汉区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传统文化“活化传承”工作。依托汉口文体中心,积极引进汉绣、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传统青铜打击乐器铸制技艺等多项国家及省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探索建立非遗文化传习模式。开展汉绣、汉派插花、武汉剪纸等培训,让非遗传统文化走向大众。瞧!多少“斜杠青年”下班后继续充电,来江汉学一堂兴趣班,摄影、吉他、油画、舞蹈,不仅充实了生活,更陶冶了情操。多少爹爹家家围坐在北湖戏码头文化街,学汉剧、赏汉剧、演汉剧,洋溢着欢乐的氛围。多少都市白领在楼宇中寻得“文化绿洲”,在城市书房感受“书香江汉”的氛围,在安静书桌找寻内心的安宁,让阅读融入生活,形成独特的全民阅读新生态。江汉通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将“美育江汉”融入生活,融入每一寸土地,于无声中沁润心灵。
江汉持续深化文旅融合赋能发展,打造文旅消费新业态、新场景,让文化活起来、文旅热起来。来逛一逛百年江汉路步行街,这里保留着13幢近代优秀历史建筑,Happy站台美食云集,人间烟火气十足。跨年夜、樱花季、汉马每一场大型活动都少不了它这个“显眼包”。樱花季来西北湖畔参加一场活动,风雅市集、音乐会、非遗文创展览、舞蹈表演任你挑选,感受蓝调时刻的夜樱顶流、鲜活的“风雅西北湖”文旅IP。逛累了,就去百年文化地标民众乐园玩一圈,感受《飞天梦华录》VR沉浸式艺术展的魅力。江汉正将传统与创新有机融合交织,不仅修旧如旧,保留了老汉口独特的文化记忆;还积极推进场景创新,引入多个华中首店,打造丰富多元的消费体验,让文化发展与时代同频,激活文商旅行业的发展动能。
江汉朝宗,文化揽胜。从探寻红色记忆到全民精神共振,从文化场景营造到文商旅行业融合发展,江汉用实践证明: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指标的攀升,更是文化厚度的提升。愿以文化为笔,沁润人心,澎湃奋进力量,书写文商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赵一帆(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