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汇报:“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今年暑假,我作为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智商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队长,深入杭州多家电商及相关企业,开展关于AI在电商领域应用现状与未来趋势的调研。这次实践不仅是一次将课堂理论融入时代变革的重要探索,更是在技术浪潮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责任担当的生动一课。
从“替代”到“协同”:看见AI的真实图景
在云集共享科技参观时,其AI短视频生成系统令我印象深刻:原本需三人完成的视频剪辑,现在仅一人与AI配合即可高效完成。但负责人随后强调:“核心创意终究还得靠人。”比如,像“有机食品更适合宝宝”这样的情感卖点,仍需通过与上千位宝妈深度沟通才能提炼。我由此意识到,AI的真正优势在于提升效率、优化流程,而真正的价值创造,仍建立在对人深刻的理解之上。
在新七天电商的数字人直播间,我看到了另一种人机协作模式:深夜时分,数字人主播仍能流畅回答“冰箱容量多大”等常规问题;但遇到“搬家能否优惠”等个性化需求时,系统会立即转接人工客服。直播负责人表示,数字人可以“守得住场”,但真要“搞得起气氛”还得靠真人。可见,“人机协同”已是进行时——AI处理标准化、高频次服务,人则专注于高情感、高信任的深层交互,二者互补,共同提升客户体验与生命周期价值。
从“工具”到“思维”:理解AI背后的商业逻辑
在阿里巴巴总部,我们体验了“放我家”3D家装系统与“佳作”设计工具:用户上传房间照片,即可快速生成效果图并获取商品链接;“佳作”更能将单次素材成本压降至0.5元,效率提升百倍。阿里负责人表示,这些AI工具旨在帮助中小商家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完成视觉内容的制作,替代重复性高、机械耗时的工作。这让我意识到,AI实则是为人类腾出精力,去从事更具价值的创造性任务。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超越基础技能,培养核心优势,转向更高阶的领域。
在有赞公司,我们了解到其AI用户标签系统帮助母婴品牌“BBbus”显著提升复购率。但负责人强调:“AI文案容易模板化,真正打动用户的,是像‘宝宝喝完这罐奶粉又长高2厘米’这样有人情味的表达。”我深刻体会到,技术是骨架,人文才是灵魂。再精准的数据也需情感联结与场景化沟通来实现真正转化——这才是品牌持续积累资产的关键。
破除“工具崇拜”,树立“问题导向”的学习观
作为一名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我常常思考:在AI正在深刻重塑行业的今天,我们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曾经,我也以为熟练掌握AI工具就意味着掌握了未来。然而通过企业走访,我发现用人单位真正看重的并非“会不会使用AI”,而是“能否借助AI真正解决问题”。有赞公司的负责人一语点醒了我:“简历上光写‘会用AI’没有用,你要具体说明用AI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客户和老板最关心的是转化效果,你应该写‘通过AI工具将私域复购率提升了30%’。”这句话令我豁然开朗。回到学校后,我开始尝试借助AI生成不同风格的营销方案,并深入分析其潜在效果,努力将技术工具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武器”,真正践行以数据驱动决策的现代营销理念。
深耕行业认知,夯实“不可替代性”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这次实践调研,我深刻认识到:AI虽能生成内容,却无法取代对用户的深度洞察与共情。因此,我开始专注于母婴、家电等细分领域,系统研读行业报告、分析用户画像,努力把握不同消费群体的真实需求与心理动机。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唯有建立在行业洞察基础上的AI应用,才能真正创造出打动人心的内容,也才能在“AI+”时代中持续彰显“人的价值”。这意味着我们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深入理解特定行业消费者的决策路径与购买动机,从而构建能够引发共鸣的品牌叙事。基于这一认知,我更加注重培养逻辑分析、创意表达与沟通协作等通用能力。在学习中,我有意识地将AI生成的模板文案进一步“翻译”成更具生活气息和场景感的表达;在团队项目中,我也主动承担起协调与整合的工作,积极锻炼自己的跨部门协作能力。这不仅是对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更是对整合营销传播所亟须的全局观念与协同精神的实际锤炼。
通过这次实践,我将不再困于“会被AI取代吗”的焦虑,而是坚定地走向“如何用好AI”的实践。并将持续深耕行业认知,锤炼共情与创造力,致力于成为驾驭智能工具、解决真实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在这场伟大的技术变革中,写下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担当。
红色导师点评:从“替代”到“协同”,从“工具”到“思维”,张欣悦同学在社会实践中展现了较强的观察力和思辨力,逐步认识到AI技术在商业价值创造中的实际作用,能够深入把握人机协同的内在逻辑。她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反思如何避免对工具的依赖,树立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观,并明确以深耕行业认知、提升自身不可替代性为成长方向。这份思想汇报既体现了青年学子紧跟时代发展、主动投身实践的精神,也展现了将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探索意识。希望她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不断提升洞察力、共情力与创造力,把这些人类独有的优势与AI技术有机结合,更高效地利用智能工具解决市场与社会中的实际问题。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汇报人:张欣悦(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3级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
红色导师:池韵佳(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