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办好民生“暖心事” 拉满江城百姓“幸福感”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5-08-19 20:07

中国共产党武汉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8月19日举行。会议强调,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守住兜牢民生底线,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朴素箴言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深沉咏叹,从“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价值观念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民为邦本的信念早已融入民族血脉,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早已烙印在共产党人的灵魂深处。

俯下身子办实事、办好事。倾听心声是打开群众心结的“金钥匙”。身处基层,更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放下架子虚心学,诚心与群众打交道,弄清他们所思所盼。百年奋斗历程深刻昭示,没有不折不扣的执行力,再美好的蓝图也是空中楼阁。因此,党员干部要做知行合一的行动者,沉到为民服务第一线,脚踏实地干实事,在实践中锤炼。尤其要将精细化服务落到实处,在具体工作中多些换位思考,努力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面对近期的暴雨灾害,正是检验精细化服务的“试金石”,在转移安置时多一份贴心,在实地排查时多一份细心,确保群众有呼声、我们有回声,用扎实行动答好这道特殊的考题。

深入一线解民忧、纾民困。“人民的勤务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走访时的回答,是他对自己的“定位”,他多次深入一线,结合实际探索乡村发展路径,真切纾解群众困难,树立了亲力亲为的表率。当前,基层治理千头万绪,赢得群众认同信任殊为不易,甚至一些好政策因传达不畅、理解偏差或执行不力而未能有效惠及群众。因此,基层干部必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将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武昌区开展“党员联户、组邻为里”行动,便是生动实践,该区按照“楼上楼下、左邻右舍”10—20户的标准,灵活划分小邻里,推动1200余名网格长、6300余名楼栋长、2.5万余名邻里长管起百姓身边事,协调解决小区噪音扰民等问题4700余个,切实将关怀送到了家门口,把温暖送到了心坎上。

因势利导学方法、找技巧。民生新政、利民举措只有直通基层、惠及群众,才能焕发出最强大的生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先后深入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等24个贫困村调研指导,或以产业发展建设为引领,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帮助群众增收,或采取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扶贫车间,解决老百姓就近就业问题,增加劳务收入,帮助群众过上了好日子。这些成功实践深刻启示: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将干事热情与科学精神相结合,因势利导找准发展路径。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武昌区派驻51家区属单位,选派70名驻村工作队员深入新洲区22个脱贫村驻村开展帮扶工作,正是立足各村实情精准施策的举措,致力于帮村民拔穷根、稳增收,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基层干部既要做民生诉求的“倾听者”,更要做民生难题的“解题人”,在俯身躬行中践行初心,在创新探索中书写答卷,让“人民至上”的理念在江城大地落地生根。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康(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