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移风易俗方能留住人情味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5-07-14 20:31

7月14日,据湖北日报报道,从2014年起,房县积极探索,坚决为宴席“瘦身”,为百姓人情“减负”。如今,全县人情名目由20余项降至婚事、丧事2项,成功刹住了“人情风”,留住了人情味,成为湖北省移风易俗的典范。

“风俗者,天下之大事也。”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重要保障;而文明乡风的塑造,移风易俗则是关键所在。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人情风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承载着传统情感交流,又因过度泛滥,成为乡村发展的沉重包袱。因此,唯有刹住人情风,留住人情味,方能让乡村在文明和谐中实现全面振兴。

破除陈规陋习,搬除乡村振兴“绊脚石”。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如巨石横亘,严重阻碍乡村经济发展与村民生活水平提升。近年来,经整治,人情风虽有所好转,但在少数乡村地区,仍呈愈演愈烈之势,沦为陈规陋习。婚丧嫁娶、生日满月、升学入伍等,事事办酒席,受请者皆要送礼。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让村民背上沉重“人情债”。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人情支出占家庭收入相当比例,生活愈发捉襟见肘。当下,少数地方人情攀比之风盛行,宴席规模越办越大,礼金数额越来越高,村民苦不堪言。思想是行动先导。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新风,首先要转变村民思想观念。可借助村广播、宣传栏、文艺演出等多样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村民普及新事新办理念,让大家认清陈规陋习危害。通过发放《人情新风倡议书》,组织村民签订新事新办承诺书,设立人情新风“红黑榜”等,营造自我约束与相互监督氛围,推动新事新办在乡村落地生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效刹住人情风,建章立制是关键。村集体可制定村规民约,明确宴席规模、礼金标准等,对违规行为予以相应处罚,以制度之力,引导人情风回归理性。村规民约制定需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确保具备可操作性与合理性。同时,成立监督小组,负责监督村民办宴行为。监督小组由村干部、党员代表与村民代表组成,保证监督公正权威。还可建立红白理事会,由村中德高望重之人组成,指导协调村民婚丧嫁娶事宜,依据实际情况,为村民提供合理办宴方案,杜绝铺张浪费。如此建章立制,既能刹住人情风,又能劲吹文明新风,提升村民精神风貌,使村民摆脱“人情债”束缚,将更多时间精力投入生产生活,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刹住人情风,是为乡村卸下重负,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留住人情味,是让乡村保持温暖和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刹住人情风并非摒弃人情往来,而是剔除不合理、不文明的人情陋习,留住真挚的人情味。在乡村,人情是维系邻里关系、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纽带。破除陈规陋习时,应注重保留弘扬人情中的温暖关怀。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进村民感情,如举办乡村文化节、体育比赛、志愿服务活动等,让村民在活动中交流互助,加深情谊。婚丧嫁娶等重要时刻,不提倡大摆宴席,可采用温馨简约方式表达祝福慰问,如组织村民集体为新人送祝福,为逝者举行庄重简朴悼念仪式,既显人情温暖,又避免铺张浪费。此外,加强乡村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村民遇困难时能及时获助。当村民感受到集体与社会关爱,彼此间人情味将愈发浓厚。

“崇大厦者,非一木之材;匡弊俗者,非一日之术。”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非一朝一夕之功,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我们要通过破除陈规陋习、建章立制等举措,既刹住人情风,又留住人情味,让百姓物质富足、精神富有,让乡村在文明新风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何长青(荆门市沙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