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打造更多政务服务的“全科医生”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5-07-03 11:26

近日,武昌区“无差别综合窗口服务标准化”项目通过国家验收,这一枚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的成功勋章,不仅为湖北政务改革再添荣光,更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改革宏图中标刻下“武昌刻度”。

这一“刻度”背后,是武昌区数载深耕的“破壁”探索。早在2019年,当许多地方仍在传统“专科窗口”的迷宫中打转,武昌便率先打破部门藩篱,勇闯“一窗通办”深水区。创新探索的“无差别综合窗口”宛如政务大厅中的“全科医生”,先精准预诊,再调度“专科资源”协同会诊。此种模式直击群众办事“反复跑、多头问”的痛点,以“一个窗口管全部”的承诺,将繁复的“多选题”转化为便捷的“单选题”。

服务标准化,正是为“全科医生”赋能的关键密钥。武昌区深谙改革之难非在前台“接得住”,而在后台“办得成”。他们以两年之功,精梳1898项服务标准,为每位窗口人员配备“全能说明书”,让模糊地带清晰化、复杂流程规范化。这标准体系,既锤炼了前台人员的“通才”素养,更构建起部门间高效协同的桥梁,确保群众疑难杂症能在内部流畅化解,才造就无差别综合窗口“窗口敢接、后台能办”的底气。

改革成效最终由民心标尺衡量。今年上半年,武昌区政务服务中心高效办结近20万件群众事务,湖北省“好差评”系统中高达99.99%的满意率,近乎满分的民意回响是对“武昌模板”最铿锵的背书。当群众曾忧心的“烦心事、糟心事”变为“省心事、暖心事”,政务服务便从冰冷的程序流转升华为温暖的民生体验。

深化政务改革,标准化是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它推动服务从简单的物理集中转向深度的化学融合,实现了从部门本位到用户本位的根本转变。然而,国家验收并非终点,而是迈向治理现代化更深层次探索的起点。 高达99.99%的满意率是辉煌的刻度,但也提醒我们需关注那0.01%的可能,是否存在评价盲区?面对复杂个案的“疑难杂症”,标准化的“办事说明书”能否提供足够的弹性空间?当“窗口敢接”成为常态,建立缓解前台综合能力压力、强化后台高效协同的长效机制,更是深化无差别服务改革的核心命题。

小窗口映射大治理。武昌区通过标准化打造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其价值不仅在于精细构建的1898项标准,更在于其对部门权力重构和高效协同机制的勇敢探索,为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贡献了可借鉴的武昌方案。期待更多地区能汲取武昌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勇于破除壁垒,以标准化和协同化为抓手,持续提升政务服务的便捷度、效率和温度。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洪艳芳(宜昌夷陵)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