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5-07-02 15:27

江河保护治理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从全力保障江河安澜、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江河水生态保护等6个方面提出24项举措,为深入实施国家“江河战略”,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进一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水资源特点和人口经济状况,决定了我国江河保护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动江河保护治理工作。水,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我们要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以流域为单元,统筹推进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传承弘扬水文化,健全江河保护治理制度,形成江河哺育人民、人民守护江河、人水和谐共生的江河保护治理格局。

全力保障江河安澜,筑牢安全屏障。保障江河安澜是江河保护治理的首要任务。我们要构建流域防洪减灾新格局,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构建雨情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健全洪涝灾害防御工作体系,强化洪涝灾害风险防控,统筹推进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全力保障江河安澜。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三峡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通过科学调度,有效拦蓄洪水,削减洪峰,大大减轻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保障了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地加强了堤防加固、河道整治等工作,提高了江河行洪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了安全屏障。

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守护生命之源。水资源是江河的核心要素,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至关重要。我们要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全方位提升节水水平,科学配置江河流域水资源,增强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发挥水资源综合利用功能。在农业领域,许多地区推广了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新疆的棉花种植区,通过滴灌技术,将水和肥料精准输送到作物根部,不仅节约了大量水资源,还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在工业方面,企业加大了节水改造力度,提高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一些企业通过建设水循环系统,将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大大降低了新水取用量。

加强江河水生态保护,恢复生态功能。水生态是江河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强化江河流域生态功能,改善河湖生态环境,加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建设江河绿色生态廊道,推进河口及三角洲生态保护。在黄河流域,实施了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许多曾经退化的湿地得到了有效恢复。河南的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退耕还湿、生态补水等措施,吸引了大量候鸟栖息繁衍,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各地还加强了对水生生物的保护,实施禁渔期制度,保护了江河鱼类资源的繁衍。

江河,是大地的血脉,是生命的源泉,承载着自然生态的平衡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持民生为上、治水为要,以科技为支撑,以制度为保障,持续推进江河保护治理各项工作,让江河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何长青(荆门市沙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