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贵州“村BA”出圈之后,又一地区级足球赛事“苏超”爆火。上周末“苏超”第五轮苏州对阵扬州一役,昆山奥体中心涌入43617名观众,创下赛事上座纪录,两轮抢票人数累计高达144万。赛事持续两月热度不减,早已超越绿茵竞技本身,据预测,“苏超”整个赛季将创造超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平均每个城市增收2000余万元。“苏超”已成为激发消费潜力、彰显城市风采、挖掘经济动能的强力引擎。
“全域主场”联动破界,催化消费场景几何级扩张。“苏超”得以激活周边经济的密码之一,在于以“全域主场”理念打破传统赛场物理边界。当4.5万球迷涌入昆山奥体,苏州同里古镇旋即对扬州市民免票;连云港在主场迎战苏州队前,对苏州游客敞开国有A级旅游景区大门;常州天目湖景区更巧借球队赛况,推出“光头游客免门票”的趣味营销。淮安凭赛事票根兑换特色美食,连云港开通“零换乘”球迷直通车……通过将绿茵场扩展为省域联动的文旅消费枢纽,每张球票成为开启不同城市体验的金钥匙,“赛事引流+场景消费”模式正成为地方经济新抓手。
“全时赛场”贯通日夜,激活消费链条全时段运转。“苏超”的精彩远超90分钟赛程,其真正力量在于贯通24小时消费场景。当开球时间因夏季温度炎热调整为19:35,既提升观赛舒适度,更为“夜色经济”点燃引擎。各地顺势延长展馆开放、开辟夜游路线,飞猪数据显示,6月以来,江苏各地的过夜游客数量显著增长。南通“啤酒嘉年华”与“足球夜市”联动,宿迁赛场外“优品市集”派送数万份福利,常州“56789超值礼包”覆盖多领域消费。从清晨的扬州早茶,到午间应援套餐的线上激战,再到深夜座无虚席的宵夜档,“苏超”串起一条不间断的消费链条。各地政府以系统化的“赛事+消费”政策,将观赛热情转化为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的“乘数效应”,让每刻激情都释放消费动能。
“发展竞赛”超越绿茵,引燃产业升级与区域协作强引擎。“苏超”不仅是体育竞技的激情碰撞,更是地区招商引资、产业升级的连接纽带。深圳60余人组成的后援团身“有‘盐’在先,‘圳’好追球”助威衫现身盐城赛场,他们此行既为球队加油,更为考察盐城机器人、低空经济项目而来。各地比拼的不只是绿茵场上的实力,更是各地以赛事为媒,接稳“发展传球”,答好“经济考卷”的综合能力。淮安出台政策打出赛事经济“组合拳”,扬州以旧换新激发消费潜能,镇江深化“文体旅商”融合,推动情感联结、文化认同产生更多消费黏性和经济能量。
“苏超”的成功实践,无疑为“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开辟了新航道,展现了体育赛事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当绿茵场上的激情碰撞与城市脉搏同频共振,赛事便不再是孤立的竞技场,而是成为推动消费升级、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活力源泉。这不仅是体育精神的胜利,更是智慧与远见的结晶。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杨磊(“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前进街道)
责编:袁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