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从“苏超”看苏州,长江新区学什么?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2025-07-02 10:04

最近这个夏天什么最火?不少人会脱口而出:“苏超”——江苏城市足球联赛!今早还刷到新闻:“苏超即将打破中超最高上座率!将在南京VS苏州之战实现”。网友们都在预测,7月5日这场“江苏双子星”的对决,会是苏超史上最具看点、可能创造中国足球票房纪录的赛事!

南京和苏州的“内斗”,大家津津乐道。南京作为省会,GDP、人口常被苏州超越,成了网上调侃对象。足球场上,这种较量以和平竞技的形式展现得淋漓尽致,万众期待。

“苏超”破圈,流量惊人。但更让我深思的是苏州本身:三十年前还是一片泥泞水塘,如今已是国家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我们,长江新区,怎么学?怎么用?

今天,我想分享一本让我“坐不住”的书——《借鉴与超越: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苏州工业园区样本》。

说实话,刚拿到书时,心里嘀咕:“苏州工业园区?标杆是好,但离我们远着呢?”可读着读着,我真坐不住了!不是因为理论多难,而是因为它太“像”了!它讲的不是传说,而是一个和我们一样,从滩涂农田起步,28年蝶变的真实故事。感觉就像看到了新区的“前世今生”与可能的“未来”。 最触动我的,是三点启示:

第一,规划先行——谋定后动,绘就发展“生命线”。

苏州工业园最震撼的起点,是刻入骨髓的理念——“先规划后建设”。一张高起点、全覆盖(产业、生态、交通、社区)的总体规划,就是精准的“航海图”和“施工图”,确保了发展不折腾、可持续。

这对新区的核心启示是,规划是最大效益,混乱是最大成本! 无论是产业布局、交通路网、生态廊道,还是公共服务、智慧城市,都必须坚持规划引领、强化刚性约束。我们各部门推进项目、制定政策时,心中都要装着新区发展的“总蓝图”,做到“多规合一”,避免“今天建、明天改”的短视浪费。把科学规划“钉”在新区大地上,是我们对历史、对未来的庄严承诺。

第二,亲商理念——服务至上,打造最优“软环境”。

苏州成功的核心密码,是深入基因的“亲商、高效、透明、法治”服务型政府。他们深知,政府不是管理者,而是服务发展的“金牌合伙人”和“店小二”。

移植到新区,就是打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共识与行动:

“亲”字当头,对企业、人才、市民,都要发自内心尊重、主动服务。一个便捷审批、一次高效沟通、一个温暖解答,都是为新区“加分”;“效”字为要,破除“中梗阻”,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效率就是竞争力;“法”字托底, 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让所有市场主体安心经营、放手发展。

我们每一位干部,无论身处哪个部门,都是新区营商环境的“代言人”和“建设者”,都需要提升服务意识与能力。

第三,本土化融合——根植沃土,唱响新区“协奏曲”。

苏州最智慧之处,在于绝非“拿来主义”。 它将新加坡经验与中国国情、苏州文化深度融合、创造性转化,在土地开发、招商引资、社会治理上闯出了中国特色成功路。

我们长江新区的独特挑战与机遇是什么? 正是横跨三个行政区的融合。这不仅是地理的拼接,更是文化的交融、人心的凝聚。

如何找到“文化融合点”? “长江新区”四个字就是金钥匙! 长江,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河; 长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血脉根魂。要深挖、讲述长江文化中开放包容、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讲好新区开拓创业史的故事,让它们成为凝聚人心的最大公约数。再通过高水平的规划、优质的公共服务、蓬勃的产业发展,让三区百姓切实感受到“新区发展,人人受益”,才能筑牢融合最深沉的根基。我们所有部门的工作,都是在为这份融合“添砖加瓦”。

最后,我还想分享一点。苏州奇迹的最终书写者,是一群有理想、有激情、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人才。新区干部普遍比较年轻,缺乏工作经验,我们如何成为新区发展的“硬核力量”?

一是胸怀理想,志存高远: 深刻认识到我们肩负着建设现代化新区的历史使命,这份事业值得倾注热血与智慧。理想是指引我们穿越风浪的灯塔!

二是肩扛担当,攻坚克难: 新区发展无坦途。面对规划落地、招商引资、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堵点,要学习苏州先行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闯劲和韧劲,少说“不能办”,多想“怎么办”,敢于在改革深水区探索。

在新区扬帆启航的关键时刻,《借鉴与超越》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他山之石”。它告诉我们:

“借鉴”是智慧,“超越”是必然: 我们拥有长江赋予的开放基因、后发优势赋予的广阔空间、国家战略赋予的重大机遇!我们完全有能力、有责任在绿色发展、智慧治理、跨区协同、文化创新等方面,探索新路,打造标杆,书写属于长江新区的时代华章。

“阅见长江,读懂新区”,我们读书读的究竟是什么?

读的是长江的气魄与底蕴——开放包容,生生不息;

读的是新区的使命与蓝图——创新发展,未来之城;

更要读懂我们肩上的责任与荣光——如何在借鉴中创新,在融合中超越?

答案不在书本里,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中!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田典(武汉市长江新区“江小豚”网评团队、区教育局)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