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打造赛事名城,撬动文旅发展新动能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5-05-27 16:15

5月24日,武汉体育中心18715名球迷的呐喊声震彻云霄,武汉车谷江大女足凭借出色发挥,历史性夺得首届女足亚冠冠军。赛场外,武汉市旅游局推出的黄鹤楼夜游、知音号实景演出等精品旅游线路吸引了众多游客。首届亚冠决赛举办地武汉正以建设“赛事名城”之力,撬动文旅发展的澎湃动能。

近日,《武汉市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 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出台,为未来三年武汉市文旅产业发展确定了清晰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值得注意的是,《行动方案》明确将创新赛会文旅产品,做强“武网”“汉马”“渡江”等品牌赛事,打造“赛事名城”,标志着赛事经济与文旅产业融合已从自发探索上升为顶层设计。数据显示,2025年武汉市预计举办1300余场各级各类全民赛事活动。从汉马与樱花季的深度融合,到武汉网球公开赛、斯诺克公开赛等国际赛事“扎堆”举办,“跟着赛事去旅行”已成为武汉文旅的鲜明标签。据统计,2024年汉马期间,赛事直接和间接经济价值达7.8亿元,有力拉动了餐饮、住宿、旅游消费显著增长,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赛事+文旅”的运营思路不止于单纯的“竞技展示”层面,它更像是一座桥梁,借赛事举办引发游客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汉马赛道穿越中山大道、跨长江大桥、绕东湖樱园的设计,本质上是一场“奔跑的城市史”叙事,让参赛者在奔跑中感受城市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底蕴;青山江滩沙排馆上演交响音乐会,将国际赛场变为艺术与生活交织的“城市客厅”,实现了文旅惠民的目的;在“武网嘉年华”中,网球公开赛的观众不仅能够欣赏精彩的比赛,还能深度体验汉绣非遗,感受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硬核赛事”与“柔软文化”的交融,破解了文旅同质化困局,使文旅吸引力从景观打卡升维至精神共鸣,让游客在沉浸观赛之余,能够深入领略城市的文化内涵。

“赛事+文旅”的有机融合,还离不开强大的科技赋能。在汉口江滩体育公园,智能跑道与虚拟骑行等智能器械成为市民“打卡”新宠;武汉体育中心5G智慧系统实现3秒人脸识别安检,被亚足联赞为“世界杯级”场馆;武汉网球公开赛、世界斯诺克武汉公开赛等国际赛事,通过全球转播将“江城之美”推向世界。科技创新的深度应用不仅让赛事举办更加智能高效,还创造了许多新的文旅消费新场景,形成“以赛促旅、以旅带赛”的良性循环。

此外,从“赛事名城”向“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转变,更考验着城市的现代化治理能力。以今年的汉马为例,表面上是超7万名跑者涌入江城,背后则是交通、安保、医疗等城市服务体系的精密协同。赛事期间地铁提前1.5小时运营,“汉马智慧系统”实现赛道立体化监控和实时调度,8000名志愿者随时随处为跑者提供服务。城市治理能力直接反映在游客对城市形象的感知上,影响游客的旅游满意度。这种“看不见的基建”恰是文旅发展的底层支撑。

体育赛事“搭台”,文旅消费“唱戏”。武汉应当抓住深入推进“赛事名城”建设的有力契机,不断创新赛事场景,优化服务生态,通过城市文化品牌打造,持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激活文旅市场,推动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增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王新(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