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擦亮江城农产品“金字招牌”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5-05-27 14:21

品牌建设是实现农产品价值跃迁的动力源。日前,2025中国品牌日·第九届品牌发展共创会在北京举办,武汉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江城百臻”在会上集中亮相并入选“2025品牌扶摇计划”公益项目,得到了与会媒体嘉宾的广泛关注,也成为江城农产品品牌不断“破圈突围”的发展缩影。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农业品牌建设为重要发力点,打造出以“江城百臻”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品牌矩阵,推选了一批具有较高辨识度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如汉南甜玉米、喜鹊湖螃蟹、蔡甸莲藕、黄陂荆蜜等,特别是洪山菜薹,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江城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持续提升,以品牌支撑农产品发展的势头更劲,有效带动全产业链规模和实力的不断增长。去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97.45亿元,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2家,均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但产品品控不严、加工链条不长、品牌融合推广不足仍使农产品品牌建设较之标杆城市“慢了半拍”。因此,要持续围绕品牌做文章,在品质、链条、推广上狠下功夫,让江城农产品“金字招牌”强起来、亮起来。

坚持“质”字当头,向好物优品要“实力”。把品质当作品牌塑造的生命线来抓,凝聚“好产品铸就好品牌”的共识。要对标现代种植养殖模式,健全农产品标准认证体系,发动经营主体按照品牌标准做好全过程品质标准认证,以品质需求牵引实现品种培优和标准化生产。要积极采取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强化全方位精准监管、健全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机制等手段,严优并重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压舱石”。要鼓励和支持使用区域公用品牌的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主体组成紧密型行业经营联盟,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品牌主体共同维护品牌声誉,坚决避免优质低价、以次充好等乱象。

坚持“链”字为要,向强链补链要“动力”。把全链条农业产业升级摆在突出位置,加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要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做活农头工尾文章,引导各级各类扶持资金向农产品产地加工流通方向倾斜,因地制宜发展粮变粉、果变汁等农产品加工业。要提升农产品价值链,加大绿色健康生态农产品供给,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支持加工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开发休闲食品、饮品、调味品等,实现多环节增值。要强化农产品物流链,加快田头冷藏保鲜及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优化冷链设施布局,构建“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冷链配送”等模式,形成产销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

坚持“量”字托底,向品牌推广要“活力”。把品牌当作放大农产品价值的助推器,用品牌流量赢回产品销量。要引导农户按照品牌标准进行生产管理,将符合条件的农产品纳入区域公用品牌。鼓励优势农业企业对标行业标杆建设品牌,从差异性、独特性入手塑造品牌竞争力。要做优做强荆楚优品、江城百臻等省市推广平台,既加强与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宣传合作,也借助农博会、消费节等方式释放平台目录农产品的影响力。要深挖农产品文化底蕴,支持有特色、有优势的农产品申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探索农文旅融合、创意设计、工艺展示等多种方式,以文化融合创造品牌溢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高佳兴(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