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主持召开“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推进会,并强调要进一步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对标学习先进地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加强正面典型引路、反面案例警示,激励干部奋勇争先、担当作为,推动形成正气充盈、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要转变培训教育观念,细化培训需求,活化培训方式,真正推动干部教育培训落在实处、看见实效、结出成果。
在时代浪潮奔涌、发展任务艰巨的当下,干部教育培训是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修课”,更是驱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然而,少部分基层培训组织者和参训者“为训而训”,将干部教育培训当作完成上级下达的“硬性指标”,表面上开展得“热火朝天”,实际上效果水过鸭背;有的多采用“大水漫灌式”“满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提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干部专业能力培养也收效甚微。干部教育培训不是“秀场”,既是实打实的能力“补给站”、更是干部成长的模拟“战场”,要深刻把握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和规律,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挤干其中的“水分”,让教育培训真正为干部立根铸魂、充电蓄能、增强本领。
“凡益之道,与时楷行”。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应紧紧围绕“供需”平衡这个关键点,要通过蹲点调研、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把组织要训什么、干部要学什么、推动高质量发展靠什么的思路理清楚、弄明白。既要从工作所需围绕中心“定题”,也要从干部的成长需求出发,围绕党中央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重大决策部署,分领域、分层次、分众化开展专题培训,以更高的培训供需匹配度,提升干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例如,湖北省武汉市建立党员、干部、公务员培训的协调会商机制,全面梳理1300余名市管干部近5年培训情况,紧盯武汉转型“闯关”所需,开展“短平快”培训,以“965”产业体系建设、超大城市治理、自贸区建设等为重点,邀请专家学者专题授课,组织业务骨干传授经验,大力提升全市党员干部履职能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生动地学习,方能获得鲜活的滋养、推动生动的实践。要着力改变以往以纯理论学习、听讲座、看视频为主的培训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用好党校这一主阵地,整合高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等优质教学资源,精心打造数字化场景、沉浸式体验、模拟式课堂,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培训质量,让干部教育培训生动起来,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例如,有的党校综合运用“微课堂”“云党课”“小灶菜单”等智慧课堂方式,让理论直播课更好更快传播到基层。再如,在贯彻落实全省“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中,武汉市江汉区立足金融强区实际,打造“智汇江汉”大讲堂,通过市区联动学习、政企对话交流等形式,发动行业专家、有关部门领导及业务骨干共同参与、多维赋能,既实现了“专家解读+政策指导”的双轨并进,又搭建了“经验交流+头脑风暴”的共商平台。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亦为荆楚振兴之要。当前湖北锚定“建成支点”使命,干部教育培训当如匠人琢玉,既需以湖北战略布局为“型”,深研光谷科创、长江经济带等发展命题;又当以干部能力短板为“纹”,定制数字经济、基层治理等实战课程。唯培训者精研“破题之钥”,参训者勇担“解题之责”,方能让湖北党员干部在支点建设中与时代共振、与使命同行,将成长刻度转化为发展高度,以实干实绩书写“双向奔赴”的荆楚答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雷丹 (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江汉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