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2025湖北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开幕,以大好山水为笔,以荆楚文化为墨,集结世界目光,共赴“诗和远方”的约定。这一盛会不仅是湖北文旅产业发展的一座里程碑,更是荆楚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的重要契机,充分展现了湖北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修复、创新等方面的显著成效,彰显了湖北作为文化旅游强省的独特魅力与坚定决心。
数智赋能,让荆楚文化“活起来”。湖北文旅资源历史底蕴深厚,从楚文化的浪漫瑰丽到三国文化的英雄豪情,从红色文化的热血澎湃到民族风情文化的多姿多彩,为文化创作提供了源头活水。在对这些宝贵文化遗产进行发掘与保护的过程中,数字科技与人工智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通过清洗、脱水、脱色等程序,将漆黑软烂、几近朽腐的出土简牍“还原如初”,成功攻克了简牍全过程系统保护技术难题,完成了十余万枚简牍的保护修复工作,占全国同期出土饱水简牍总量的80% 。这一技术突破,不仅让沉睡千年的简牍得以“复活”,更让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得以传承和展示。
运用数字化和人机协同智能技术,在不干预文物实体的前提下,对文物的三维模型进行智能分析和模拟拼接,为文物修复提供精准建议;通过无人机设备和360度相机等采集设备,对古建筑进行全景式扫描拍摄,采集图像数据,为文物保护筑牢根基;建立智能化监测和保护系统,借助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如对藏品库房、展厅和修复室的温湿度、光照、紫外线等环境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醒。据统计,湖北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8263处,可移动文物478.6万余件套,这些文物在科技的助力下,正逐渐“活起来”,向人们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故事,展现着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数智赋能,让荆楚文化“新起来”。湖北积极拥抱“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一方面,加强荆楚文化的调查研究,深入发掘其内涵和价值,为文化传承提供坚实支撑。另一方面,构建荆楚文化资源数据库,整合和归档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强化非遗技艺的动态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和应用程序,开设关于荆楚文化的历史、艺术和民俗课程,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宣传推广,吸引年轻一代关注和参与,提高荆楚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此外,设计开发与荆楚文化相关的数字文创产品,如以黄鹤楼、武当山等标志性景点为主题的APP、游戏等,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以新颖的形式感知荆楚文化,进一步推动荆楚文化的创新发展。
数智赋能,让荆楚文化“广起来”。湖北借助现代通讯技术和发达的交通网络,积极促进长江流域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荆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其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走向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字技术的运用催生了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荆楚文化的魅力展现给全球观众。
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湖北主动参与“欢乐春节”“文化中国·四海同春”等国家级文化交流活动,打造“荆楚文化走世界”“荆楚文化丝路行”等对外文化交流品牌。例如,“荆楚文化丝路行”文艺演出在泰国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举行,国粹京剧、湖北传统舞蹈和音乐等节目精彩纷呈,吸引了众多当地观众和游客,充分展示了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湖北还组织了“极目楚天舒”湖北文化图片展、国粹京剧演讲展、湖北书架等活动,走进“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各国人群100多万人次。这些活动不仅让这些国家更多地了解湖北、了解中国,也提升了荆楚文化价值的国际传播影响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独特的文化力量。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荆楚文化作为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和平互惠持久联系的桥梁与纽带。
近年来,湖北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修复和创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2025湖北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再次为湖北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开启了新的征程。我们相信,在数智赋能的加持下,荆楚文化这颗璀璨的明珠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吸引更多人走进湖北、了解湖北、爱上湖北,共同谱写湖北文化旅游发展的壮丽篇章,奏响新时代湖北文旅的“长江之歌”。
湖北正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创新的文旅实践和开放的文化胸怀,书写着新时代的“诗和远方”。在新征程上,湖北文旅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景象,为实现文化强国目标贡献荆楚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姚瑞华(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