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四月,万木葱茏。随着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在武汉拉开帷幕,这座承载着“万里长江横渡”豪迈记忆的城市,再度成为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璀璨坐标。从长江之滨到荆楚沃野,湖北以体教融合为笔、健康成长为墨、人才培养为纸,勾勒出青少年体育发展新画卷,为新时代青少年体育事业积极贡献“湖北方案”。
体教融合的关键密码,是打破教育与体育的“楚河汉界”,让“运动基因”融入成长血脉,以体育筑牢健康成长基石。近年来,湖北优化考评机制,将中考体育分值占比提升,使体育从“豆芽课程”蜕变为“成长刚需”;同时,将体质健康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让“健康账本”与“教学账本”同频共振,促使学校将运动技能培养纳入日常教学框架,推动体育教育从边缘走向中心。襄阳作为全国体教融合示范区试点,将体校与中小学“合并”,实现“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学训共生”的双向奔赴。
青少年的健康体魄,是民族复兴的基石。面对“小眼镜”“小胖墩”等青少年成长痛点问题,湖北坚持“健康第一”理念,实施“青少年全员文体强化三年行动”,以系统性工程重塑“运动生态”。武汉视防联合高校打造的“智慧化视力健康管理平台”,宛如一位不知疲倦的“健康守护者”,通过大数据编织起细密的监测网络,为每个学生建立专属视力档案。精准识别、精准干预,让视力保护从“粗放管理”迈向“精准滴灌”。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武汉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连续三年稳步下降,年均降幅达0.5%。
青少年体育是竞技体育的“源头活水”。在 2024年全国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上,湖北代表团以9个一等奖的耀眼成绩,书写了荆楚青少年的飒爽英姿。武汉U15五人制足球队全胜夺冠,展现了湖北青少年足球的强劲实力。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湖北“61530”行动计划织就的人才培养“天罗地网”。6所省属体校、15 所市州体校、30所县市体校,三级培养体系环环相扣,如同精密运转的齿轮,为体育苗子搭建起从“校园”到“赛场”的成长阶梯。当首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上“学生军”与专业队同场竞技,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成绩的突破,更是体育育人价值的升华,在竞技的舞台上,青少年学会了拼搏与坚持、协作与担当,这正是体育给予他们最珍贵的成长礼物。
从长江之畔到武当山麓,从校园操场到专业赛场,从“健康湖北2030”行动纲要的顶层设计,到每个社区健身角的微观落地,荆楚大地的生动实践深刻昭示着:青少年体育绝非一时之功、一地之事,而是需要系统谋划的 “百年大计”。当体教融合的阳光照亮每一间教室,当健康理念的雨露滋润每一颗心灵,当后备培养的沃土孕育出更多体育之星,我们就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培养出既有“钢筋铁骨”又有“智慧大脑”的时代新人。
四月的江城,樱花绚烂如霞,那是春天的馈赠,更是希望的象征。相信在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征途上,湖北的探索与实践,终将如同那绽放的樱花,为整个体育事业的春天增添更多绚丽色彩,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体育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梦芹(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满春街道)
责编:袁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