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让“赏花经济”为文旅高质量发展“增香添彩”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5-04-23 18:18

清明小长假期间,东湖风景区出现三天接待116.5万人次的盛况,省博再创单日接待3.5万人的历史新高,从东湖樱花园的如云似雪,到麻城龟峰山的杜鹃怒放;从省博门前排起的长龙,到茶山深处采茶的欢声,湖北正以“花”为媒,叩响新时代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春天大门。

近年来,湖北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服务水平等措施,打造了一部立体的、自然教科书式的赏花地图,让赏花游成为湖北文旅的新名片。从咸宁葛仙山漫山遍野的野樱,到荆门沙洋的油菜花海,再到麻城龟峰山的古杜鹃群落……各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禀赋,找到属于自己的“花语”。“赏花经济”带动的不仅是门票收入,更让农家乐、民宿、土特产销售全线飘红,数据显示,清明小长假期间,湖北旅游人均消费同比增长8.4%,租车订单激增50%,“赏花经济”背后的产业链条在悄然延伸。

然而,我们在看到旅游收入增长、治理能力提升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的问题和短板予以重视。自驾游客在乡间小路频繁遭遇拥堵、老年游客在景区门口扫码犯难、女厕门口排起长龙……照出“赏花经济”火爆背后存在的治理短板细节处的不足。服务温度决定产业高度,“花无百日红,人有万般巧”,湖北这波“赏花经济”要持续火爆下去,靠的不只是老天爷赏饭吃,更需要提升服务质量巧心思,用好治理精度“绣花针”,绣出服务温度的“双面绣”。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管理细节,采取实时监测景区人流、交通及设施负荷的措施,及时动态调度摆渡车、应急厕所等资源,尝试推行“移动式服务补给”,动态提供便民服务,实现“拥堵预警—快速响应—服务跟进”的闭环管理;其次,要特别呵护“特殊群体”建立服务体系,以标准化建设破解服务温差,统一导览标识、厕所配置、停车指引等标准,在热门区域增设母婴护理站,在重点区域增设老年服务驿站,配置大字版导览图、语音讲解器,培训方言志愿者,提供人工售票等“慢服务”,让服务惠及所有游客;最后,要坚决破除“短视思维”提升治理效能,对各地抢种热门花卉、抢建雷同景观、抢开低质项目的问题,要引导各县市建立差异化发展指标,禁止在生态敏感区盲目扩种、叫停简单复制网红花海项目,避免同质竞争,统筹培育“花期衔接、功能互补”的产业组合,拓展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质量。

站在武汉东湖之畔,看晚樱花瓣随风飘落,忽然想起汉口江滩的芦苇荡——这片曾因管理粗放被戏称为“秋后一把火”的景观带,如今已成四季可游的生态画廊。只要以绣花功夫持续深耕细作,就能让每个游客都能在湖北感受到“堵有疏解、急有帮扶、难有关怀”的服务温度,“千湖之花”必将香飘四季!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邹波(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