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强调要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为统领“三农”工作的战略总纲,摆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位置。湖北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省,既有神农尝百草、嫘祖养桑蚕的浪漫传说,也有平原广布、九省通衢的现实优势。站在加快建设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新阶段,湖北农业潜力无限,大有可为。
近年来,湖北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积极引导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分子等高科技元素融入农业生产,不仅培育了“虾稻1号”“谷神占”等高效益品种,还创造出“遥感+AI”监测、“稻+”综合养殖等高新技术模式,推动农业实现降本增效、提质创优。湖北省农业发展中心也连续四年发布、推广全省养殖业与农机行业“四新”清单,努力推动科创成果走进田间地头。科技是农业的引擎,人才是科技的基础。坐拥百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中心的湖北要进一步加快教育、人才资源优势转化,在农业学科建设、人才方阵打造、科创企业培育和转化应用上持续发力、叠加优势,打通“产学研用”全环节,提高成果产出率、应用率和转化率,让科技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在湖北秭归,全省15个脐橙产区签署 “秭归脐橙”品牌合作协议,合力打造百亿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在湖北京山,稻作文化被充分挖掘,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桥米小镇”成为城市的崭新“名片”……产业内和产业间要素的碰撞交融既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也实现了产业间的“美美与共”。历史积淀深厚、产业种类完备、交通优势显著的湖北,在农业融合发展上可以说是“天赋异禀”。政府要深刻认识把握农业“1+1>2”的特殊优势,以特色产业为抓手,通过搭建平台、打造品牌、整合资源的“组合拳”促进补链增收,也要促进产业间融合,在打造“文旅农”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业与教育、医疗、康养融合新路径。
过去,囿于粗犷的生产方式和落后的环境理念,“先污染后治理”“边生产边污染”等模式广泛存在,既影响产品质量也危害自然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紧跟党中央举措,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切口,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促进农业绿色升级。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全面清理清江养殖网箱,利用隔河岩大坝发电尾水开展鲑鱼养殖,实现了对清江优质水资源的保护性利用。目前,鲟鱼产量已达3208吨,综合产值高达4.5亿元。鲟鱼上岸,碧水生金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解。未来,要进一步厚植环保理念,培育绿色科技,创新集约模式,书写更多“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动人故事。
农业一边连着民生幸福,一边连着经济发展,是各项事业兴盛发展的重要基础。以农业为切入点,将自身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子昂(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民权街道)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