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深学细悟全会精神,勇担高校教育使命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5-04-15 14:23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胜利召开,其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犹如一盏明灯,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更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材的必然要求。

在政治高度上精准定位,深刻把握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新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全会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论断意义深远。高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源源不断地为社会提供新思想、新技术,更是国家战略的坚定践行者。这明确了高校的使命与方向,我们高校教师必须深刻领会其中内涵,时刻将国家战略需求牢记于心。

全会提出的“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等重要部署,为高校改革清晰地指明了方向。在人才培养上,高校教师要创新育人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等项目,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接触到行业前沿知识和国际先进理念。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高校担当。

在民生温度上用情用力,立足岗位回应教育期盼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锚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对教育服务国家发展作出系统部署。作为农业特色高校教师,我们肩负着以教育赋能民生改善的重要使命。当前,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农村消费市场潜力有待释放等问题,仍是制约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课题。立足岗位实际,我们将以“知农爱农”的情怀深耕教育教学,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动力。

一方面,要深化“产教融合”,在教学实践中融入乡村振兴元素,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农村问题,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与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社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知识等,培养适应农村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消费市场研究,破解“供应链—消费链—创新链”脱节难题。我们可依托农业学科优势,参与搭建农村消费市场数据平台,精准对接供需。同时助力培养农村电商人才,打造农产品品牌,让优质农产品“走出去”,激活农村消费潜力。

在发展维度上创新突破,结合专业服务现代化建设

全会提出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高校必须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我们要以“四个面向”为指引,在绿色转型、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领域形成特色研究集群。

在绿色发展方面,探索“行为经济学+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机制。可借鉴“浙江碳普惠”模式发展经验,开发碳足迹可视化相关教学案例,强化学生的绿色自我认同。同时,关注绿色消费认证体系,针对农村市场推出生态农产品分级标准,解决“劣币驱逐良币”问题。在数字经济领域,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积极参与专业建设,推动战略急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的教学改革,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时代人才。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关键在行动,根本在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施工图”和“路线图”,我们则要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作为高校教师,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继续发挥农业学科优势,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领域深耕细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高校力量。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以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池韵佳(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