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新国标落地,让食品安全更透明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5-04-15 00:27

当消费者站在超市货架前,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包装上“零添加”“纯天然”等诱人标签时,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辨识其中的营销陷阱?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犹如一束科学之光,照亮了食品安全的迷雾地带。这不仅是一次标准体系的完善升级,更是一场食品消费认知的革命性变革。

新国标的科学精神体现在对食品标签的精准规范上。长期以来,“零添加”等营销话术成为商家制造消费焦虑的利器,这种非黑即白的二元叙事掩盖了食品科学的复杂性。新标准明确指出,只要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均可合法使用,且部分添加剂对保障食品安全不可或缺。这一规定打破了“添加剂=有害”的认知误区,引导公众建立基于科学证据而非情感恐惧的食品观。当标签必须如实标注添加剂名称及功能时,那些依靠信息不对称获利的商业把戏将无处遁形。

精细化是新国标的另一显著特征。以燕窝月饼为例,新标准要求必须标示燕窝的实际含量,这种定量化要求直击食品行业“挂羊头卖狗肉”的顽疾。数字标签的应用更是将精细化推向新高度——通过二维码实现页面放大、语音识读、视频讲解等功能,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等群体阅读小字体的困难,更构建了一个透明、互动的食品信息生态系统。营养素标识范围从“1+4”扩展到“1+6”,增加糖和饱和脂肪(酸)的强制标识,则精准对接了国民健康管理的迫切需求。

新国标的价值远不止于技术层面的更新。它通过标准的力量重塑着食品行业的竞争逻辑,将企业从价格战的泥潭中拉出,推向以质量为核心的健康赛道。当“零添加”等虚假营销被禁止,企业不得不将资源从包装话术转向实质性的产品提升。这种转变犹如为行业安装了一个“质量导向”的导航系统,引导整个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数据显示,我国已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60项,包含两万多项指标,覆盖全部340余种食品类别,这种全覆盖、全链条的标准体系,正在为食品产业升级铺设坚实的制度轨道。

从社会共治的视角看,新国标搭建了一个多方参与的食品安全治理平台。消费者通过清晰准确的标签信息获得了自主选择权;企业在新标准下明确了合规生产的边界;监管部门则拥有了更科学的执法依据。特别是对8大致敏物质的强制标示,不仅保护了特殊人群的健康权益,更彰显了标准制定中的人文关怀。这种“科学标准+社会共治”的模式,正在编织一张越来越密的安全防护网。

食品安全标准的进化永无止境。随着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未来食品安全监管必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此次新国标的发布启示我们:只有坚持科学精神与民生导向的辩证统一,持续推动标准体系向更精准、更智能的方向发展,才能让人民群众的“舌尖上的安全”得到与时俱进的保障。当每一个标准条款都闪耀着科学理性的光芒时,我们的食品消费环境必将变得更加清朗透明。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谭金山(湖北宜昌)

责编:陈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