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根深叶茂方成“枫景”

2025-03-27 15:39

春潮涌动荆楚,法治浸润民心。当“枫桥经验”的种子在新时代的土壤中萌发新芽,湖北政法系统以一场跨越千里的“荆楚政法基层行”,丈量着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刻度。从鄂东门户到江汉平原腹地,从综治中心标准化场景到田间地头的调解现场,“基层行”代表们用镜头与笔触记录下的,不仅是矛盾纠纷化解的“湖北解法”,更折射出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深层逻辑——唯有将根系深扎基层沃土,方能让治理活力破土而出。

根系向下,是优秀传统治理智慧的赓续传承。从《周礼》“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的治理理想,再至新时代“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实践创新,无不印证着一个真理:社会治理的密码,永远藏在街头巷陌、阡陌纵横之间。鄂州长港镇综治中心近日化解的一起土地纠纷颇具启示——当镇村干部带着无人机航拍图走进稻田,用“乡贤评理堂”架起沟通桥梁,三十年积怨在稻花香里烟消云散。这种“田埂上的调解”,恰似《汉书》“循吏传”中召信臣“躬劝耕农,出入阡陌”的现代回响,印证着时空流转中“治政之要在于安民”的永恒价值。

根系的生长,需要创新养分的持续滋养。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湖北政法系统既善用科技赋能,更坚守治理本真。黄石市下陆区“社区议事厅”机制,将物联网设备采集的噪音数据转化为协商议事的科学依据,让“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路”;襄阳市搭建的“法指针”智能平台,把法律咨询、矛盾调解搬到云端,却始终保留着“社区法律明白人”上门服务的传统温度。这种“数智化+铁脚板”的融合创新,让人想起明代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时既推行丈量清账的精准管理,又保留乡约民规的柔性智慧。当恩施土家山寨的“院落夜话”遇上“鄂汇办”APP的在线调解模块,传统治理基因与数字治理细胞正在发生奇妙“化学反应”。

根系的延伸,终要化作荫庇群众的治理绿荫。在仙桃张沟镇,综治中心与小龙虾产业链党建联盟的深度耦合,让200多起购销纠纷化解在塘口车间;天门市竟陵街道创新“商户信用积分制”,将2000多家店铺的日常经营转化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这些实践与《湖北日报》近期报道的宜昌“蜂巢工作法”形成共振——如同蜜蜂构筑六边形巢房的精妙,基层治理也需要在有限空间内构建无限可能。更令人动容的是,在荆州沙市“老姨妈调解队”的记事本里,38年累计的12万条调解记录,恰似长江故道蜿蜒曲折却始终东流的水纹,刻录着基层治理者“把脚踩进淤泥”的执着坚守。

根深方能叶茂,本固才得枝荣。回望省委政法委“新春第一会”擘画的蓝图,推动政法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的战略部署,正在化作江汉平原上“铜锣联防”巡逻队的梆子声响,化作恩施土家山寨“院落夜话”升腾的炊烟,化作“荆楚基层政法行”主流媒体联动传播的字节跃动‌。这种上下贯通的治理生态,恰似长江与汉水的交汇激荡,既托举起“建成支点”的千钧之重,又浸润着“走在前列”的为民初心。当每一寸土地都成为矛盾化解的终点站,当每个群众都变成法治正能量的发射塔,“支点湖北”便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中部坐标,而是中国式现代化治理版图上永不褪色的精神地标。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魏民生(湖北武汉)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