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处,繁花似锦时。近年来,随着“赏花游”的持续升温,全国多地以花为媒,将传统农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不仅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春日经济”,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强劲引擎。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从皖南油菜花田的汉服雅集到岭南荔枝花海的古村茶宴,从江南樱花长廊的文创市集到川西桃林秘境的非遗展演,乡村旅游因客流激增活力迸发,村民借“花田市集”“农家乐”实现家门口增收。这场以自然之美为底色、以文化自信为内核的春日盛宴,不仅让世界看见中国乡村的蓬勃气象,更书写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春日赏花热度高涨,湖北各地突破“花开花谢”的时空局限,在“赏花经济”中不断拓展产业链条,形成“农业+旅游+美食”的复合模式,使“流量”转化为“留量”,让村民共享“花田收益”,真正实现“家门口致富”。例如,武汉打造全国性赏花IP,以“赏花+”模式,带动餐饮、住宿、交通消费,还通过高铁专列、国际营销吸引境外游客,2025年入境游团队覆盖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枣阳以“中国桃之乡”为依托,将30万亩桃花与非遗文化、汉风体验结合,举办桃花诗会、汉服秀等活动,并开发桃酒、桃胶、桃罐头等深加工产品,形成种植、加工、旅游全产业链。2024年清明假期接待游客45.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64亿元,年加工鲜果能力超万吨,带动2万余户果农增收。这些实践将花卉资源与文化、生态禀赋深度绑定,形成不可复制的特色IP。
“一年无事为花忙,赢得几春光”。浓郁的春色正在荆楚大地渐次铺展,绚丽且辽阔。期待在产业规划、生态保护、文化挖掘等方面持续深耕,将简单的“看花、看草、看山水”升华为“见人、见物、见生活”,以“一时花事”成就“四季风华”,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更多的“诗与远方”。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涂亚娟(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乐园”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