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浪潮奔涌的今天,人才已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近日,湖北省聚焦战略人才力量培育,创新实施《湖北省战略人才力量“十百千万”行动方案》,以“系统布局”的智慧,“全力托举”的魄力、“精准滴灌”的匠心,构建全链条人才生态体系,为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注入强劲动能。
战略人才培育绝非单点突破,而是一场系统工程。湖北构建“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青年科技人才”四层梯队,形成金字塔形人才结构。在政策支持上,既注重“楚才卡”服务升级、知识产权保护等软环境建设,又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科研经费“包干制”等硬机制创新,打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全链条生态。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产才融合机制创新,通过“长江人才日”活动链接全球资源,利用海外“人才飞地”拓展引才网络;建立高校与企业共引共用机制,赋予企业人才举荐权;探索“以才引才”新模式,遴选100名荐才专家。这种立体化引才网络,正在重塑湖北人才版图。
湖北以“顶格支持、上不封顶”的气度,为战略科学家搭建起前所未有的舞台。依托国家实验室、湖北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对顶尖人才实行“一人一策”引进机制,赋予其技术路线决定权、人财物使用权等核心权限,让战略帅才在关键领域自由驰骋。这种托举不仅体现在真金白银的投入上——为院士候选人提供500万元科研经费,更体现在制度创新的魄力中:安排领导干部专项服务团队,将团队核心成员直接纳入省级重点项目支持,真正让人才“轻装上阵”。对青年科技人才则采取“托举式”培养策略。通过扩容青年拔尖人才专项至每年200人,提供60万元资助周期;实施“博聚楚天”项目,每年引进2000名自然科学博士后;创办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探索“以赛代评”新机制。这种全方位支持,如同为青年人才搭建成长阶梯,助其在科研黄金期快速攀登。
在科技领军人才培育中,“精准滴灌”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每年发布“揭榜挂帅·全球引才”榜单,对成功引进的人才按企业投入50%配套支持;建立30人规模的后备人才库,量身定制金融赋能、平台搭建等专项方案。这种“按需供给”的培养方式,既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又避免资源浪费,使得卓越工程师培养更具产业针对性。针对“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需求,将专项培养规模从20人激增至150人,每人配套30万元科研经费;创新“工程硕博士在企实践”模式,遴选50个项目给予20万元资助;开辟全球引才通道,单列指标支持优秀工程师。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直指产业升级痛点。
《行动方案》背后,是湖北以“托举之力”彰显引才诚意,以“滴灌之精”提升育才效能,以“系统之谋”优化留才生态的战略智慧。当“惟楚有才”的传统底蕴与“创新涌流”的时代机遇相遇,湖北正在人才强省的新赛道上,书写着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新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宗昌瑞(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民权街道)
责编:袁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