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全力提振消费、激发市场活力的大背景下,商务部公布的一组数据无疑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自数码产品换新政策落地,全国超4219万消费者积极响应,累计提交5225万件补贴申请,带动2254万笔实际成交,撬动近670亿元消费规模。《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实施方案》,恰似一场及时春雨,润泽了消费市场,成为提振消费的有力“利器”,为数码消费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这一政策的成功并非偶然,背后是精准的政策设计与高效执行。政策实施首月,全国手机销量突破1000万部,创下2018年来增幅最高纪录,充分彰显出其强大的市场吸引力与接受度。值得关注的是,该政策并非简单的消费刺激,而是兼具多重功效。500余款机型下调价格,平均降幅达9%,部分原价6000元以上机型也降至6000元以内,消费者得以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同时,搭载AI大模型功能的手机销量环比增长102.5%,有力推动产业向智能化方向升级。可以说,数码换新政策是一套精妙的“组合拳”,既刺激消费,又推动产业升级,还让消费者收获实惠,这种兼顾多方利益的政策设计,正是其成功的核心密码。
然而,在为亮眼数据欢呼的同时,我们更需保持清醒,冷静思考如何让这场“换新运动”行稳致远。补贴政策总有退坡之时,如何避免市场在补贴结束后出现断崖式下跌,是政府与企业必须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这不仅关系到数码消费市场的短期稳定,更关乎其长期的健康发展。
从政府层面来看,应着眼长远,逐步调整补贴政策,摆脱对短期刺激的过度依赖。可将补贴重点从直接购买转向鼓励技术创新与绿色环保领域。对研发投入大、能效等级高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支持,引导企业加大在AI、芯片、新能源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出更具创新性与竞争力的产品。同时,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通过新媒体平台、社区活动等多元渠道,引导消费者树立理性消费观念,避免盲目跟风,使消费回归理性与实用。
企业则需紧紧抓住政策机遇,加速转型升级步伐。当下,手机、平板等品类消费呈现AI化、个性化和定制化趋势,消费者对品质和性价比的要求日益提高。国家补贴虽能在短期内带动消费热潮,但这只是供需关系的提前释放。企业若想在竞争激烈的存量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产品与服务创新,打造面向未来的“长板”优势与核心竞争力。以苹果公司为例,其持续投入研发,不断创新产品功能与设计,即便在无补贴情况下,也凭借过硬品质与独特体验赢得消费者青睐。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谭金山(湖北宜昌)
责编:陈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