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博物馆打卡成为热门旅游方式后,厚重庄严的博物馆不再“高冷”。近日,博物馆文创赛道爆火,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创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国家博物馆以明孝端皇后凤冠为灵感设计的冰箱贴一冠难求、甘肃省博物馆以“马踏飞燕”为原型的绿马玩偶“丑萌”出圈、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和苏州博物馆的吴王夫差剑成为打卡“双剑合璧”的热点、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彩绘雁鱼铜灯供不应求......小文创撬动大经济,文创产品热销市场折射出人们日益高涨的文化消费热情和情绪价值需求。
文创产品之所以频繁“出圈”,关键在于其独特历史文化的加持和人为赋予的情感投射。文创发展的灵魂是文化,文化更深,创意更活。优秀的文创作品凝结着历史性的审美特质与价值理念,是中国故事的生动传述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呈现。所谓“文”是根本,“创”是生命。深挖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精准捕捉大众情感需求,兼顾独特性和功能性,是成功“出圈”的文创品所具有的共性。甘肃博物顺应大众需求憨态可掬的“铜奔马”玩偶、湖北省博以梁王馆藏金器为原型一比一复刻的首饰周边、河南省博的考古盲盒等,皆是以文化为底蕴,创意滋养,开拓市场,在其或是精美或是丑萌的外表下,是对文化内涵深入浅出的表达。
让文物开口说话,让文化遍地开花。文创热的背后是传统文化在“破圈”,要想让文创作品“一时火”变“一直火”,就必须以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平衡“守正”和“创新”,使文创作品不落窠臼,脱离同质化的桎梏,促进传统文化“火起来”“活起来”,成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也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避免产品过渡商业化、娱乐化,推动文化产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传统文化想要“破圈”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长期的政策扶持和创意积累,爆款产品并不能高枕无忧,仍需紧跟时代潮流,严守底线。博物馆文创产品需要“一炮而红”,更需要“长红”。文创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依靠市场力量和经济价值,还需要健康的理念和实践支撑,推动文化自觉、专业能力和青年参与统一,让“文创热”一直持续下去。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悠历史浓缩在博物馆中,可以说逛博物馆,不只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场思想、文化的洗礼。在“博物馆热”和“博物馆文创热”中,闪耀着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新思路。文创发展不仅需要灵光一闪的创意,也需要久久为功的文化沉淀。未来,期待文创产品持续提质升级,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新的可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沛容(湖北宜昌)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