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乌龟对对碰”何以成为流量新宠?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4-08-22 10:44

“一碰、两碰、三碰,再加三袋!”“宝贝清台啦,加三袋回去自己拆”近期,因有明星在直播间实名下单,让“乌龟对对碰”这种盲盒玩法快速火爆出圈,“对对碰”俨然成了直播间的新流量密码。

“乌龟对对碰”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一种直播拆不同颜色树脂乌龟盲盒的游戏,买家许愿一种颜色,拆出同种颜色的就加拆一袋,拆出来的乌龟与之前没有对碰的已拆盲袋组合,成对的再拆一袋,直到没有对碰为止,最终所有拆开的盲袋都归买家所有。

其实,这种直播间能够“火出圈”,究其根本还是在于其提供的感官刺激和情绪价值。拆盲袋的过程中,买家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和期待,盲盒的不确定性也为买家带来了一种特殊的刺激,加拆会为之欢呼,不断加拆会笑主播“红温”“心态崩了”,这种情绪上的波动和刺激也成为买方持续参与的动力。

说白了,“乌龟对对碰”是一场针对年轻群体心理需求的精准营销,不管玩法有多新颖多变,其内核始终是利用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和收集欲望,通过制造噱头和营造氛围来推动销售。随着“对对碰”玩法的不断扩散,商品必然不会仅仅局限于乌龟,越来越多的商品将被赋予游戏化属性。目前来看,这类游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人群对新鲜感的追求和对惊喜的渴望,缓解了当下高压快节奏生活带来的负面情绪。然而这类游戏始终属于冲动消费,面对类似游戏的热潮,在人们在享受其带来乐趣的同时,也必须保持一份清醒和理性,避免被商家的营销手段所左右。同时,我们也更当关注这种模式可能会对未成年人造成的影响,由于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自控力,很容易受到直播氛围和直播话术的影响,从而沉迷其中。更有甚者可能会产生“赌徒心理”,不利孩子正确消费观念和生活态度的养成。

消费与娱乐相结合,既可能带来愉悦,也可能带来懊恼。“乌龟对对碰”属于何种性质的游戏、如何进行监管,还有待监管部门及平台给出明确界定。现阶段,直播平台和主播应承担社会责任,通过设置消费提醒、限制未成年人参与等方式,减少冲动消费的发生,降低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而对于买家而言,即便是成年人参与,也必须保持理性思维,避免“赌徒心理”。消费者参与这些游戏时,千万别只关注“运气”,忽视自身实际需求和消费能力,造成不必要的消费支出。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徐克迅(宜昌市夷陵区)

责编: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