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色各样的娃娃机店铺快速渗透进商场、超市、电影院等消费场所。记者近日采访调查发现,仅仅靠技巧,可能难以抓到娃娃。目前,市面上的娃娃机大都是“概率机”,抓取概率可由商家自行调整。此外,一些娃娃机中的毛绒公仔玩具来路不明、存在质量隐患,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健康。娃娃机市场乱象亟待整治。
抓娃娃是一个娱乐性很强的商业项目,在明亮的玻璃柜里,塞满一大堆五颜六色的娃娃,再配以轻松欢快的电子音乐,非常有诱惑力,给人感觉就是很容易就能抓出来,网上也有不少抓娃娃高手,传授所谓的攻略。可很多人亲身体验后才发现,娃娃很难抓,眼看着要抓起来了,突然抓钩却松开,又掉了下去,经常是花了一两百元,才能抓到几个小娃娃。事实上,抓娃娃仅靠技巧是不够的,还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主要依赖于商家的概率设定。
目前,市面上的娃娃机大都是“概率机”,概率由人工控制,可自行调整抓钩的抓力,以及出娃娃的概率。比如,商家可将机器设定为15次或30次能抓到一次。而且,有些型号的娃娃机已经升级到智能化,商家可以通过遥控器、手机App来操控,随时根据市场消费情况,动态调整概率。如此一来,消费者花钱抓娃娃,实际上就是在跟商家“赌”概率,一明一暗,根本玩不过商家。
根据《游戏游艺设备管理办法》,游戏游艺设备以概率性方式提供实物奖励的,经营者应当在游戏游艺设备正面显著位置明示概率范围。可见,娃娃机的抓取概率必须明示,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娃娃机,都没有依照规定,贴出概率。因此,针对此种情况,监管部门应依法强化巡查,要求商家必须公开概率,并禁止在背后操控,以防范耍“鬼把戏”,确保游戏的公平性,保障消费者不再被忽悠。
另一方面,娃娃机还存在毛绒玩具来路不明、质量低劣、盗版侵权等问题,不仅给消费者的健康埋下安全隐患,亦破坏了市场秩序,成为侵犯知识产权的“重灾区”。此前,就有媒体暗访发现,部分娃娃机经营商家为了节省成本,从网上购买无标签“娃娃”,或者从批发市场购买低价劣质娃娃,卫生状况堪忧。而为获取高额利润,放置盗版娃娃、假冒名牌化妆品等,诱导消费者高价消费,几乎成为圈内公认的潜规则。
因此,针对娃娃机的乱象,监管部门不仅要加强抓取概率管理,还要强化机内物品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依法重罚违规行为,敦促商家合规经营。同时,为了便于娃娃机的监管,可强化场地出租方的管理责任,要求商超管理方履行管理职责,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工作,保障游戏概率公平、娃娃合格,对多次违规商家,可采取扣罚保证金、清理出场等措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江德斌
责编: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