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中消协发布2023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该报告中提到知名网红小杨哥的徒弟“红绿灯的黄”靠审丑发迹令人反感,因此被消协列入低俗带货案例。在近日的一场直播中,“红绿灯的黄”披头散发、表情狰狞,手中拿着印有圣罗兰品牌标识的气垫,此举被不少网友质疑太过低俗。
实际上,网红小杨哥团队的相关行为,已不是第一次引发争议,而且在网络直播间出现低俗直播带货的现象,也并非个案。中国消费者协会监测数据显示,10月20日至11月16日监测期间,有关“直播带货”负面信息达156.5万条,占吐槽类信息的47.99%,涉及价格垄断、低俗带货、虚假宣传等问题。
近年来,网络直播越来越火,行业竞争也越来越大,为了从中脱颖而出,主播们不得不挖空心思迎合大众,网络直播也从过去的中规中矩变得更加猎奇,有时这种猎奇甚至走向庸俗化、无聊化。针对不同的产品、受众,带货主播可以有不同的直播风格,“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兼而有之,让消费者可以雅俗共赏,老少咸宜。但是不论是哪种风格,都应当严格遵守《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等专项管理规范,主播在直播过程中要注重责任感,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提升专业素养,是目前网络直播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网络主播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需要,各平台的网络主播要在直播内容和质量上下功夫,提升视频内容宽度、厚度与深度,用积极向上的内容吸引观众,运用合法正确的方式提高自身关注度。
个别直播主播为了“博人眼球”“获取流量”而提供低俗、不雅、擦边的带货内容固然可恶,但是背后的直播平台缺乏足够的监管力度,也同样值得关注。今年7月,中央网信办发布通知,要求加强“自媒体”管理,详细发布了13条管理要求,其中就规定,对打造低俗人设、违背公序良俗网红形象的“自媒体”,网站平台应当取消或不得赋予其营利权限。以“低俗带货”为代表的行业乱象现象反复出现,可以说明,直播行业可能真的“病了”,要“治病去火”,需要直播主播在自我约束的同时,直播电商平台也能够加强网络直播营销信息内容管理,开展信息发布审核和实时巡查,发现违法和不良信息,应当立即采取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当然,在批评直播带货中出现的问题时,也要看到该行业的蓬勃发展,为社会创造出的强大创业潜力、就业能力和经济价值。新事物的萌芽,不可避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此,既要守护创新创造的活力,也要进行有效监管,在包容与审慎中找到平衡点,才能实现新业态、新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构建网络直播带货信用监管及惩戒体系,尤其是要建立网红直播带货信用评价体系,将不合规的网络主播拉入短期或长期“行业禁入名单”;另一方面,也可以调动广大网民参与其中,监督举报网络直播的不良内容也不失为一个良策。
每一个行业的健康成长,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共同做大蛋糕,同时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等情况发生。所以,应将低俗直播带货乱象的整治,提升到事关整个行业良性发展的高度,社会各界多方携手发力,而且能够做大责任共担、正本清源,网络直播越规范,发展之路才长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俞娟娟(襄城区委宣传部)
责编:郑傲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