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重要方式,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环节中的核心一环,行政执法质量直接关系法治政府建设成效。
做实普法宣传,念好“紧箍咒”。引导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需要把普法融入立法、执法、司法与法律服务全过程,坚持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实现执法办案的全员普法、全程普法。一次简单、粗暴的执法,所带来的恶果,可能数十次文明规范执法都无法追回。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基层执法者要将每一次执法都作为普法课堂,用“手把手”的言传身教式方法让违法者在实践中深刻意识到法不可违,对轻微违法行为小惩大诫,强化其守法意识,以执法者的“费心”换群众的“舒心”,以短期的“循循善诱”换长期的“良治久安”。
倾听群众诉求,锁定“靶向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努力方向。要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运动式执法、“一刀切”执法、简单粗暴执法、野蛮执法、过度执法、机械执法、逐利执法等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及时纠偏不合法的执法行为、监督惩处不严格认真的执法人员,提升执法的质量和效能。把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普法重点,关注食品药品、公共卫生、城市管理、交通教育等重点领域,从群众生活入手,讲群众听得懂的话,在实时普法、公益普法、精准普法上下足功夫,守护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
运用现代技术,织密“安全网”。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实现善治,要求法治建设与时俱进,新时期法治建设必须充分运用前沿技术手段。结合自媒体技术开展执法直播,普及法律知识,设置互动环节提高群众参与度;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实现智能化监管,如全天候无死角的摄像监控让违法行为无所遁形;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综合分析研判同一区域的高频违法行为的原因,推动源头治理,提高执法效率;搭建互动小程序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实现违法线索互联,激发群众积极性,发动群众成为法治建设的信息员、宣传员、安全员。
行政执法一头连着各级政府,一头连着群众切身利益。每一次执法本身,都关乎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我国法治建设的信心。执法者与被执法者之间需要相互理解、相互约束、相互促进,以此形成双向奔赴的良性互动,增强法治凝聚力、向心力、创新力,开创善管善治的新局面。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黄玉玲(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