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让文明之花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3-11-15 16:20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战略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注入美丽灵魂,引导广大村民摒弃陈规陋习,涵养文明乡风,实现从“环境美”到“心灵美”的“身有所栖、心有所寄”、“满眼皆美景,抬头见文明”。

立规明矩,制度先行,文明之花更持久。“风俗,天下之大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文明乡风浸润美丽乡村,就要立起文明健康的“好规矩”。践行村规民约,深化移风易俗。在尊重群众意见和乡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取群众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方式推进,让他们真正成为新风尚的制定者、执行者、评议者和受益者,在潜移默化中让移风易俗观念深入民心。“好规矩”不以时间先后为标准,只以文明与否为考量。无论是旧有的宗族礼法,还是新兴的乡规民约,只要是有利于文明、有尊于道德、有合于法律,就是我们要倡行的“好规矩”。农村走上文明路要有戒尺、有底线,吹起文明风要有方向、有引领,唯此,新农村才会有新风尚、新气象。村民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践行共同缔造,这样才会奏好精神家园“交响曲”。

示范引领,榜样力量,文明之花更灿烂。示范引领,典型引路,发挥身边榜样“正能量”。“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用老百姓身边的榜样模范作为激励群众的良药,引导党员群众对标先进、见贤思齐。党员干部怎么做,能否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于培育、引领淳朴的民风、和谐的乡风,具有极其重要的标杆作用。刘泽昌和申冰玉“零彩礼”结婚,从父母反对到社会认同,折射乡村婚俗之变;“中国好人榜”余意恪守承诺宁亏4万元照价履约收购桑梓农产品,更多农户纷纷加盟电商,诚信致富;李元敏支援边疆,为民服务,敢于担当,帮助乡亲毫不犹豫,没有私心,赢得民心......这些身边的好人,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彰显着共产党人的本色与担当,还有星级文明户、红黑榜评选,引导对标先进,扬社会正气,弘时代风尚。

以人为本,志愿服务,文明之花更芬芳。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唯有和群众做贴心人,才能成为群众的放心人,教育引导才有效果,移风易俗才有成果。群众感受到真诚和关爱,会自发崇德向善,成为培育良好乡风、淳朴民风的“主人翁”。“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湖北省麻城市退休老党员姜六琼今年70岁,主动做起志愿者,十几年如一日,关爱空巢老人、扶助农村困难群体,走访入户交心谈心,真情帮扶温暖人心。打扫房间、清洗被褥、烧菜做饭、谈拉家常,将简单的小事做细做实。受到她的感染,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主动关爱孤寡老人,积极传播正能量,让老人们的晚年不再孤独,托起幸福夕阳红。近年来,湖北省评选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将雷锋精神代代传承;打造“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开展点单式志愿服务,志愿者队伍如雨后春笋;强化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为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提供阵地保障。引导群众自发向上向善、互爱互助,让文明之花竞相开放。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农村美,不仅是村容村貌整洁美观,还要农民内心充实;农民富,不光是兜里有钱、仓里有粮,还要精神丰盈。在农村的广袤天地,以示范引领德化人心,以立规明矩凝聚人心,以人为本滋润人心,乡风文明才会落地生根,乡村振兴才能更加通畅。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自瑞(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