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东湖评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荆楚网 2022-12-26 14:4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基于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立足中国的特殊国情、新时代的具体实际进行的理论创新。在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新理念从民主内涵、民主形式和民主目标等多方面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基于人民民主内核的守正创新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认为,“就国家是政治制度来说,都只是人民的自我规定和人民的特定内容”“决不是国家制约和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因此,现代民主作为“人民主权”的国家形式和国家形态需要突出其人民本位,只有使国家制度表现人民的意志,广大人民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决定国家事务,实现真正的民主。

人民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民主探索的基础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遵循。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围绕“无产阶级领导、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提出了人民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等民主概念,在苏区的中华苏维埃政权和根据地的政权中展开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探索实践,体现了“我们所要求的政府,必须是能够真正代表民意的政府”这一要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开始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制度确立为根本政治制度,使得“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同时,也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合法化、制度化,这些新型政治制度的确立保障了国家的一切属于人民。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的代表大会都强调人民民主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等重要论述。在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中,三大民主制度得到了巩固和完善,并进一步确立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使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到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并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宗旨的行动指南下进行的民主理论创造和民主实践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作为一种实践性民主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将人民民主运转于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框架之中,覆盖了国家和社会各层级,涉及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领域,贯通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各环节。在这种民主布局下,人民民主将在中华大地展现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探索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将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设想为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两种形式。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社会主义民主不仅需要通过代表机构和政府机构这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实现人民民主,也需要通过人民的自我管理等直接民主的形式来代表“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使“全体居民群众真正平等地、真正普遍地参与一切国家事务”。

全过程人民民主有着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在民主参与实践形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依法选举、让人民的代表来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选举以外的制度和方式让人民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这种“选举以外”的民主形式就是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起源于中华优秀政治文化思想,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的奋斗实践,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必然会出现的价值偏好和形式选择。

中国古代的夏禹时期,在推选领袖之时就出现了充满协商精神的禅让制,在东周时期出现的言官谏诤等协商咨询性政治制度以及在唐朝、明朝有效运转的书院协商制度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协商实践形式。同时,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也包含着“贵和尚中”“天下为公”“兼容并蓄”等众多协商文化意蕴和道德规范。在这样的历史实践和文化思想传统下,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之初就开始探索将协商民主运用到统一战线的建设之中。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又在延安敌后根据地探索了协商民主的“三三制”实践。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关键建国法案的制定、国家机构的主要人事安排等也正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协商共议。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建立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会议这一国家政治制度,协商民主开始了制度化发展。

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全过程人民民主赋予了协商民主新的发展方向: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不仅拓展了协商民主作用的领域,也扩大了民主参与范围。协商民主继续在“国家大事”层面运转,汇聚了建设中国的强大力量。同时,协商民主开始在基层民主领域与直接民主相碰撞,使得国家大事、生活小事都能实现人民的事情人民议,人民的事情人民定。协商民主充实了中国的直接民主形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成果,成为中国式民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基于美好生活目标的民主创造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将民主视为手段性和目的性的统一。民主的目的性在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阶段性目标,《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民主的手段性则在于作为上层建筑的民主,它可以服务于经济基础,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样来看,无论是手段还是目的,民主的存在都在于推动人的发展。正如恩格斯引用摩尔根所述,“管理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将揭开社会的下一个更高阶段,经验、理智和科学正在不断向这个阶段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的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要把人民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推动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中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的作用:首先,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了人民广泛权利的获得。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至少包含着“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而这些“美好生活”的实现,依赖于人民群众广泛权利的获得。全过程人民民主赋予了人民群众多重民主角色,并享有相应民主权利:人民依法享有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批评和建议权利,同时,人民在广泛参与国家、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获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权利。

其次,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民主来兜底民生,通过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来实现“分好蛋糕”这一重大目标,并以此推动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基层民主的角度进行了具体论述: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的能力。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拓宽基层各类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通过基层民主的推进,全体人民群众既成为了中国现代化推进中的受益者,也成为了中国现代化推进中的共建者。基层群众广泛的参与和表达,基层政府有效的听取并将其纳入决策渠道,有利于在凝聚人民智慧、激发人民力量中实现以共建推动共享的良性互动,保障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基于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对中国的民主做出的新创造和新实践,是人民民主这一传统命题在中国的新征程上拔出的“新高度”。我们坚信,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中,必然能凝聚起全国各方力量,发展出生动活动、安定团结的新局面。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俊(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政治学博士)

责编:王舒娴